饶炼

[摘           要]  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不能仅仅局限于对中职生专业知识及其技能的培养,更应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职语文教师越来越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从引导中职生纠正偏见,树立信心,确立价值取向;重视阅读,拓宽视野,塑造健康人格;着眼能力,借鉴模式入手,让中职生成为当今时代所需要的具有工匠精神、德才兼备的技能型人才。

[关    键   词]  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46-0154-02

当下能选择中职学校就读的学生多是没有达到普高招收标准线的学生,其中不乏一些以“混日子”的心态来到中职学校就读的学生。而中职学校的办学理念则是实践为重、技能为先,优先保证就业,学校更看重技能与基础知识教育,“育人”工作则有所忽视,往往一味追求高考上线率以及技能成绩,忽略了对学生核心素养、工匠精神的培养。因此,中职学校应当及时修正办学理念,不断优化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师在教学中更应将职业素养与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课堂教学中,使中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核心素养深扎入心,传遍中职学校,令其在校内开花、结果,最终让学生实现人生的华丽转变。

现如今,我国的教育新热点为核心素养,人们将核心素养视为深化课程教育改革、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要素,将“全面发展的人”作为中职学生培养核心素养的中心点,具体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学习、参与社会这三方面,综合表现分别为积极健康生活、责任担当、人文底蕴、学会自我学习、科学精神、实践创新六大要素。中职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具体内容分别是运用语言、提升和发展思维、提高审美、传承文化四个方向。概括起来就是要让学生的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及表达能力得以提升。以上这些方面的提升可以使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得到提高。

一、纠正偏见,树立信心,确立价值取向

长期以来,中国的职业教育关注的大多都是传授专业知识及训练专业技能,对中职学生的素养培养,尤其核心素养的培养不能给予足够重视,以上这些原因造成了职业素养的培养缺乏。 “重技轻人”的这一理念,感觉就像是把学生当成了复制技术技能的“高级机器”进行培养,是典型的“技能至上”和功利主义,背离了现代职业教育教书育人的教育初衷。功利主义下培育出来的学生缺乏职业精神,是无法生产高精尖的“产品”的。

在职业教育中,“重技轻人”这种价值取向是需要转变的。核心素养、工匠精神的培养都是中职学校所要重视的内容,在职业教育中深化文化育人的理念,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尤其平常授课需要注重核心素养的注入和渗透,让学生对待学习、工作要高标准、严要求,对待自己、职业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在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 “专业——助我点燃信念的灯”主题活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放到本单元之前进行教学。课前事先将任务分配给各个小组,让各小组的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分工合作。通过对活动内容的实践探究进行自我剖析,让学生认识自己所学专业,分析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树立信心。这样在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相应的锻炼和提高的同时,也能增进学生对专业的了解,在活动中制订行动方案,不断调整职业目标,并进行分期规划,促进自己职业生涯的发展,将目标转化成具体的行动和措施。

工匠精神是新时代的呼唤,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核心素养的应有之义,所以中职课程应立足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高品德的学生,培育更多具有职业素养的高技术技能人才。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呢?中职语文教师应跟随时代发展趋势,以核心素养的丰富内涵重新思考中职语文教学,注重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中职语文教师应根据课文具有丰富思想性的特点,在课文讲解时重点讲解有关迎难而上、坚持不懈、敬业爱岗内容的课文,从而让学生提升核心素养。比如《在困境中更要发愤求进》这篇课文就是具有职业精神核心素养的典型例子,在讲解这篇课文时,应把握住课文主旨,让学生理解课文中华罗庚老先生的“三劫”经历,展示出在任何困境中都保持努力学习、刻苦发愤的形象。课文中根据华老先生的成长历程总结出四条经验:一要脚踏实地,二要多思考,三要多想多练,四要迎难而上、坚持不懈。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达到精益求精的境界。华罗庚老先生专心致志、精益求精的精神正是当前中职学生所需要培养的,所以中职语文教师在讲解《在困境中更要发愤求进》这一课文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比较缺乏的工匠精神这一核心素养,勉励中职学生要珍惜现今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做任何事要专心致志、锲而不舍。

二、重视阅读,拓宽视野,塑造健康人格

语文课标中指出,在教学中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升阅读品味。减少以题目为主的课内作业,让学生能有更多的时间去阅读优秀书籍,培养阅读兴趣。然而当下,中职学校学生的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没有受到一定的重视,反而在教学中一再被忽视与弱化,学生缺乏教师专门的指点与辅导,导致学生对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没有很好的掌握。在日常教学中,中职语文老师习惯性地偏重于课内阅读的教学方式,其主要以教学大纲的基础教育为主,如教材内文章结构讲解、内容解读等。教材文章是经过专家的精心选编,内容质量较高,但仍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悉心引导学生认真品读,用心领会其中更深层的含义,切勿泛泛而读,要抓住重点。比如读《我的母亲》,就可以让学生领悟运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妙处;读《好雪片片》,就可以让学生学习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用细节刻画人物形象;读《拿来主义》,就可以让学生练习运用比喻论证,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具体化。如此长期坚持,学生必然收益多多。

中职学生课外阅读的意愿不强,课外阅读处于学生自发进行的状态,学生缺乏正确对待课外阅读的理性态度。在此前提下中职学校及教师更应正确对待语文课内阅读教学不足的问题,并及时提升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教学水平。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明确指出“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为了开拓学生的知识与思维领域、提升学生的文学情操与审美情趣,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多组织课外阅读活动。课外阅读需要学生利用课余闲暇时间去认真品读文章或书籍,其中也一定会有个别学生出现抵触心理,因此,教师需要悉心引导,告知中职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及学习的意义所在,如积累一定的阅读量后,可以拓宽知识面,拓展思维视野,清晰思路,在谈吐间或写作中能更有效地表述自我情感,也更能亲身体会到多读书的意义。

中职语文教师应在读书方法、可阅书籍的选择以及深入阅读方式等方面加强引导。如在课余时间的指导中,教师可尝试给学生安排读书任务,其内容可为篇章结构、文本内容、读后感等。安排的读书任务也许对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困难,但在其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养成持之以恒的专一精神与学习态度。当下的语文课程中单篇教学占大多数,文章篇幅短,阅读时间明显偏短,上课时所学习的篇章大多是整本书中精选出的片段或某优秀作家的某一篇文章,需要语文教师在教学备课及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激发学生对整本书内容的阅读兴趣。学生在完成课堂教学的篇目后,教师应该多鼓励、推荐学生借阅一些相对应的课外资料进行辅助阅读,扩充课堂中所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深层次地理解文章各层面的思想,将课堂内外所学知识结合起来阅读。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以周为单位,每周写一篇百字左右的读书笔记,以此做到对课内所学知识的真正融合渗透。在当前时代网络信息化、知识碎片化、手机等移动媒体普及化的大环境中,语文教师应多组织学生参与有关校园文化的阅读活动,如经典名着诵读、优美诗句品读、历史名着表演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平台,使其在阅读上产生浓厚的兴趣,愿意主动地分享读书心得、写作体会,使阅读成为学生一生的好习惯。

三、着眼能力,借鉴模式,培养核心素养

中职学校素以培养一线技能型人才为教学重点,为使其培养的学生能够实现与就业岗位的完美对接,在日常教学中职业性、技术性、应用性等特点就尤为关键,要求学生既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同时也要具备可快速适应企业文化的能力。校方在日常管理及教学中要引入企业视角与企业管理模式,将企业文化潜移默化地融入教学中,使学生在校的生活、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具有实际适应力的工作习惯,从而实现从知识、行为、技能到思想、素养的过渡,让工匠精神的培育落到实处。

在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可以借鉴企业“5S”管理模式,塑造学生规范的职业行为。学校开设“5S”管理方面的课程,对学生进行企业化教育与管理,在制度文化层面实现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在教室、寝室、实训室做到“统一标准,反复训练;注重细节,强化学习;检查评比,奖优罚劣”,让学生在中职学习生活中做好“5S”,养成好习惯,逐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最大限度地缩短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培训、磨合、适应期。

中职学生的实习阶段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品质和工匠精神的最佳时机,学校要联合实习企业从严要求实习学生,对标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中职学生核心素养对于今后的发展产生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却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只有敢于积极创新教育方式,让核心素养教育在发展中成长,中职学生也一定能成为具有工匠精神的国家脊梁。

参考文献:

[1]张凌宇.多元拓展,提升中职生语文核心素养[J].语文课内外,2019(26):306.

[2]孙亮.基于学生核心素养视域下的中职语文教学初探[J].

现代职业教育,2019(21).

[3]许俊芳.谈谈新课程背景下的中职语文阅读教学[J].新课程(教师),2010(6).

[4]李武.引进企业5S管理制度,提升中职教育教学质量[J]. 中国科技博览,2015(11):315.

编辑 李 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