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福均

摘 要:在时代不断发展的今天,传统文化的价值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尝试将传统文化、历史知识融合起来,及时转变课堂教学理念,适当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创设多样化的历史文化教学情境,讲述传统美德故事,开展不同类型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全方位探究历史知识与传统文化的关联,感知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最终实现文化意识和历史素养的同步提升。

关键词:传统文化 初中历史 课堂质量 融合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4.03.036

我国拥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在此过程中出现了非常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值得发扬和传承。传统文化与历史教学的融合,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民族自豪感,还能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因此,教师应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传统文化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融合的意义

传统文化是我国音乐、文学、历史、艺术等多个领域的综合体现。中国传统文化非常强调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重视社会公德和家庭伦理,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独特的思维方式。此外,中国传统文化在医学、科技、农业等诸多方面也作出了极大贡献,成为我国发展历程中的瑰宝。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传统文化拥有丰富的信息量、广泛的内容。但挖掘力度不足会导致部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存在局限性,甚至存在一些错误认知。当教师能有针对性地挖掘传统文化素材,探究其中充满生命力的内容时,就能显着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使其全面了解那些我国曾经引领时代潮流发展的内容,如我国的丝绸、瓷器、诗词文化等。历史教师在教学时需要从教材内容出发,带领学生全方位了解五千年来我国的发展过程,使其认识到传统文化是伴随着我国发展逐渐衍生而来的。当教师运用恰当的方法融合历史教学与传统文化后,不仅可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还能显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使其成长为满足社会需求、国家发展的优秀人才。当教师在历史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后,不仅可带领学生全方位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还能使其掌握更多探究历史、分析历史事件的方法,进而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有效培养学生的价值理念,使其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与历史观,最终实现核心素养的提高。

二、传统文化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融合的方法

1.转变教学理念,构建历史文化基础

历史知识需要学生花费时间和精力去理解。在历史长河中,我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历史故事、历史人物,其中都蕴藏着值得学生挖掘和分析的文化背景、思想内涵。历史教学就是带领学生全方位体验历史事件,从多角度入手感知文化元素。因此,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为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奠定基础。在传统的历史课堂中,教师往往以历史史实作为教学素材,单从历史意义、历史事件的角度出发,带领学生了解历史的整个发展过程;该过程看似非常完善,但容易忽视文化元素产生的影响,导致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无法透彻、深入地记忆和理解历史知识。如果教师尝试将传统文化、历史知识融合起来,那么就能给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也能有效锻炼学生的各项能力。具体来说,教师应尝试将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传统文化融合起来,逐步丰富和拓展学生的知识体系。

例如,在教学《夏商周的更替》时,教师需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认识到:无论是朝代的兴起,还是朝代的变迁,其中都会都出现各种各样的必然事件,而且这些事件将会对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直接且深远的影响。虽然阶级文化具有诸多局限性,但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诞生了大量的精美青铜器,留下了大量的研究素材。在夏王朝时,贵族们非常重视等级观念;当青铜文化成为流行后,他们就开始打造出不同造型的青铜器,以期展现出自己当前的地位。商朝出现了甲骨文,以各种各样的符号呈现出文化信息。在我国,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雏形,可充分展现出当时的各种信息,包括天文历法、农牧业、医药等,是我国传统文化至关重要、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研究甲骨文,历史学家能够了解当时的社会面貌,也能推演出历史的进程、文化的变迁。从这一角度来说,历史和文化之间存在紧密关联,二者相互推动、相互影响,由此构建出我国当前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要想提高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教师不仅要深入解读教材内容,还要有针对性筛选合适的传统文化素材,切实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其从文化角度探究历史,从历史角度分析文化。

2.拓展教学内容,促进历史多元理解

历史并非是单独的知识,而是拥有非常充实、复杂、多样的进程。在探究历史事件、学习历史知识时,学生必然会发现其中隐藏的文化素材。具体来说,不同时代下将会诞生不同主题的诗词歌赋,在不同的发展水平下会产生不同的社会效应。如今,历史教材正在不断优化和完善中,其中自然会加入每个朝代的特色与着名历史事件。在分析这些历史事件时,教师就可从相关的文化入手。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深入分析和研究教材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使其对我国不同时期的不同文化产生更加深入的了解,进而学会从更多层面探究历史史实,从根本上准确把握历史知识的内涵。

例如《两汉的科技与文化》,本节课的内容本身就与传统文化存在紧密关联,教师可由此入手筛选合适的教学素材。如,在教学《道教和佛教》的内容时,教师就可提前布置学习任务:搜集和整理一些与佛教相关的成语,如大千世界、五体投地、在劫难逃等。在课堂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分享自己获取的学习资料,阐述自己对这些成语的理解;当课堂氛围变得活跃后,教师就可正式讲解佛教理念,再引导学生从成语的角度进行分析。在此过程中,学生就能逐渐感受到历史与传统文化的相关性与多元性。又如《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西域、丝绸之路是至关重要的内容,教师可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手段,带领学生了解其中隐藏的生活素材,如歌舞、植物等。除了一些生活中的物品外,还包括多样化的文化,如漆器文化。从常见物品、文化角度进行探究后,学生不仅能感受到历史知识、传统文化的趣味性,还能了解我国文化对世界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此外,教师还可从教材内容出发进行拓展,提供张衡发明地动仪的资料,并引导学生分析地动仪的原理。历史教材本身就有非常多传统文化素材,而教师要做的就是利用这些素材优化教学活动,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历史的文化内涵与多姿多彩,打造更加多维的文化空间,最终深入探究文化精髓。

3.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历史文化理念

历史本身就是非常独特、灵动和丰满的。只从文字的角度出发,学生难以真正感知鲜活的历史,也难以深入探究其中隐藏的传统文化。为了改变固定的教学模式,教师就可从历史知识入手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并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构建出更加真实、有趣的教学情境,全方位展现出真实的历史事件和历史场景,刺激学生的多个感官,使其深入探究、品味和分析。在环境和氛围的影响下,学生不仅能产生更多的感悟和体会,还能主动提炼出更多的文化素材,多角度探究文化与历史之间的关联。

例如《盛唐气象》,该节课的内容中隐藏着非常多的文化知识。盛唐时期出现了非常多朗朗上口的古诗词,社会上也出现了很多如梦如幻的场景。从我国历史发展的整个进程来看,盛唐是最有魅力的时期,也是最具有吸引力的时期。为何唐朝被称为盛唐?如何展现盛唐的恢宏气息?教师就可在此过程中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提前搜集盛唐时期相关的图片、视频、音频等,将真实的历史场景直观展现在学生面前,包括莫高窟的壁画、诗仙诗圣的名作、舞蹈《兰陵王》《霓裳羽衣舞》等。在欣赏舞蹈作品、诵读古诗词的过程中,学生能从文化的角度了解繁荣的盛唐气息。此外,教师还可趁机打造体验式的教学情境,在课堂中引入陶瓷技术、纺织技术等,让学生亲自去体验和观察,由此了解盛唐风貌,了解这些优秀技术对人们生活所带来的影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加入虚拟现实技术,展示一些当时的打马球、下棋等活动,让学生真正看到盛唐人们的精神风貌。在这种直观、有趣的情境中,学生不仅能快速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历史知识,还能快速记忆历史进程,掌握历史进程中各个时期的文化特色、真实的历史事件,学会将文化与历史融合起来,最终形成良好的历史文化观念。

4.讲述美德故事,传播良好的价值理念

历史不仅记载着真实事件发展的进程、起源和结果,还映射出不同时期的道德认知、思想观念以及行为准则。在我国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时代、朝代都在不断发展变化中,但有很多思想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传承,也流传着非常多的经典故事,这些内容造就了我国当前璀璨的精神文明。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从教材内容出发搜集更多的传统美德故事,与学生一起深入探究其中隐藏的文化思想,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品质与价值观念。

例如《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这时期我国发生了一些变化,尤其是在制度结构上,但是也诞生了一些传统故事。如在明末清初时,顾炎武看到人们动荡的生活后,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文学作品中,充分展现出他坚韧不拔的品质、强烈的爱国情怀。在我国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类似的故事有很多,而教师就可从这些内容出发,带领学生探究其中的人物情怀与思想观念,使其在历史课堂中深入体会和挖掘,最终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理念。

5.开展实践活动,深化历史人文素养

文化与生活存在非常紧密的关联。无论是文化的兴起、更迭,还是文化的创新、衰落,都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历史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我国过去曾经发生的各种真实故事,了解以前人们的现实生活,由此了解中华民族的整个发展进程。为了让学生积累更多的历史知识,发现其中隐藏的文化知识,教师就可积极开展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实践活动,使其更快更好地积累知识。

例如,在教学《活动课:考察近代历史遗址》时,教师就可由此入手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具体来说,教师可遵从组间相同、组内存异的原则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在确定小组后,教师就可布置学习任务:调查本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参观本地的革命文化遗址、革命文化纪念馆,了解本地的抗日故事,掌握更多的红色文化故事。教师要想顺利完成任务,各小组的成员需要分工合作,系统整理各种资料,在课堂中进行分享和交流。当每个小组都完成准备后,教师就要将课堂变成展示舞台,要求各小组选出一名代表运用多种方法展示学习成果。此时,有的小组将调查、考察、搜集的资料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方式进行展示,有的小组选择使用微课视频的方式展示,还有的小组选择使用手抄报的方式进行展示。在一个小组进行展示时,教师要与其他小组的学生一起进行打分,提出问题和建议。当所有小组都完成展示后,教师就可根据评分评选出最佳小组,并提出相应的奖励。此外,教师还要重点围绕着各小组的优势与不足进行总结与归纳,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红色文化与历史知识之间的关联。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可与学生一起探究抗日故事中隐藏的红色文化,进而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与文化意识。

6.融合学科文化,促进历史文化传承

历史本身就是一门具有较强综合性的学科,其中涉及非常多的文化元素,能够带领学生了解我国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文化思想。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始终保持综合性的教学理念,采用跨学科教学的方式,将历史教学与音乐、语文、美术、地理等多种学科融合起来,弱化历史知识的理解难度,切实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例如,在教学《鸦片战争》时,教师就可围绕鸦片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如为什么鸦片会影响到民族存亡?为什么鸦片会带来如此严重的影响?在讲解这些知识的同时,教师可趁机加入一些化学、生物方面的知识,带领学生分析和研究鸦片的原材料,并了解罂粟提取物对人体带来的影响。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不仅能掌握更多的学科知识,还能感受到林则徐当时虎门销烟的重要性和伟大之处,从而产生更多的感悟和体会,形成更加积极与乐观的思想。此外,教师也可播放一些与云南缉毒相关的视频、资料等,带领学生了解缉毒的过程,让学生懂得毒品的危害。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会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主动承担起传承、发扬传统文化的责任。

总而言之,历史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是当前至关重要的教学内容,不仅可以进一步弘扬我国的优秀的传统文化,还能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全方位了解传统文化。因此,教师应秉承终身学习的意识,主动学习更多融合传统文化与历史教学的方法,包括教学情境、实践活动等,同时还要适当拓展教学内容,最终实现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和文化修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努尔加玛力·吐尔逊《借助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历史素养的策略》,《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年第11期。

[2] 吴丽媛《初中历史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路径探究》,《当代家庭教育》2023年第17期。

[3] 洪永尊《初中历史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中学课程辅导》2023年第22期。

[4] 靳林琴《改进初中历史教育,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7期。

[5] 石婷《论初中历史课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对策》,《试题与研究》2023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