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翎

摘 要: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学科教学应该与传统文化实现更深层次的融合,助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意识。同时,素质教育要求学校、教师应该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强化传统文化内容的教学建设工作中。地理学科兼具综合性与人文性,且蕴含着极为丰富、系统的传统文化元素。鉴于此,教师应该强化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并在课堂中更全面、系统地渗透传统文化,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目标。鉴于此,本文首先明确了将传统文化渗透至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价值,其次,阐明了现阶段传统文化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情况,最后,结合实际状况,提出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策略,旨在帮助初中地理课程实现进一步发展,优化地理学科的教学水平与质量。

关键词:传统文化 素质教育 初中地理 渗透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4.03.040

对于中华民族的传承与发展而言,传统文化是不可忽视的精神财富。在素质教学逐渐推广的今天,为了能够将立德树人理念弘扬发展,我国相关部门应该愈发注重将传统文化渗透至日常教学工作之中,并以传统文化为核心展开各学科教学,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在各个学科系统中增设相关的文化内容。作为初中地理学科教师,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应该主动、积极地肩负起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并积极响应相关部门的号召与要求,将传统文化理念渗透至日常课堂之中,有效强化初中学生的文化自信与爱国情感。

一、将传统文化渗透至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价值

首先,促使地理学科内容更为丰富化、多彩化。调整、优化地理教学内容是当前初中地理教学改革中最为核心的部分,我国优秀的传统观念文化囊括了风俗习惯、历史地理、世界遗产等多元化的知识内容,能够为初中地理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教学内容与素材,一般来说,大多数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内容都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区域地理。在地理课程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进行,即在自然教学课程中添加古代文集中所记载的自然地理现象,如在教学“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时,教师可以将当地所独有的风俗习惯、历史背景融入人文地理之中,促使地理课堂更加生动,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地理与传统文化的学习。

其次,全面落实地理学科的育人目标。在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之下,教育行业与教育相关部门对地理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学生需要能够以初中地理知识为基准,完成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基本学习方式以及规律原理等学习目标,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构建完善的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等。教师在初中地理课堂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能够指引学生更精准地感受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各区域的文化,还能够辅助学生以更全面、系统的方式掌握各个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风俗习惯以及文化传承等内容。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环境的变化与社会的改革也愈发明显,融入传统文化的地理教学能够培养学生更为周全的全球意识,促使学生能够学会以地理视角为切入点,形成更加积极、正确的人地协调意识,在本质上落实学校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二、现阶段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情况

1.教师尚未充分认识传统文化

在现阶段立德树人的教育大背景之下,已经有大多数教师能够兼顾学生学习成绩和身心健康的综合性发展,但是,依然有很多教师并未建立起正确、完善的教育理念,认为课堂中所传授的内容应该都与考试存在密切关联,所教学的内容大多围绕应试题目和解题技巧等内容,并未真正在意学生的综合性发展。不仅如此,部分教师在教案的编写工作中,大多也仅仅重视教材自身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却严重忽视了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致使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脱离了传统文化的支撑。

2.学校对传统文化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

对于部分初中学校而言,其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更加侧重对学生国画、乐器、书法等方面能力的培养,也会有意识地为学生组建宣传传统文化的活动内容,但是,却没有意识到传统文化与各个学科间建立关系的价值,导致传统文化最终的渗透效果不尽如人意。

3.教师传授传统文化的能力较为薄弱

部分初中地理教师并非没有意识到传统文化对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作用,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该部分教师在日常授课中,无法以可持续的方式找到传统文化内容与课程知识的平衡,而一旦教师将自身的精力过多地倾注于地理课本和学生的考试成绩层面,便会导致传统文化的渗透工作无法顺利进行。部分教师认为,如果将传统文化知识融入日常课堂授课中,会让学生出现思维混乱问题,对学生掌握完善、系统的地理知识产生阻碍。该种思想既能够将教师对初中地理学科的误解体现出来,又能够表明时至今日依然有很多教师缺乏将传统文化渗透至地理课程中的有效方法,难以保障地理知识系统的完整性。

4.教师不具备充足的传统文化素养

初中地理教师不具备充足的传统文化素养,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首先,教师自身所积累的文化内核不足,且在实际发展中难以系统、深入、科学的方式进一步了解、感悟传统文化。而且,由于地理并不是主修的文化课程之一,因而,有些教师只能表层地理解传统文化,难以将地理课程与传统文化进行融合。其次,部分教师在将传统文化渗透至地理教学的过程中略为生涩,大多情况下只能浅尝辄止,无法达到素质教育所要求的教学目标。

三、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1.进一步提升传统文化在日常教育中的渗透意识

首先,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教师能够自如地应用传统文化的基础是自身具备科学、完善的教育观念。在现今时代的发展中,很多家长对待孩子的成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待,导致在日常的成长教育中,家长会过于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仅如此,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学校与学校之间也存在着极强的竞争,学生的成绩也演变为体现学校与教师教学质量的标准。因而,在家长与学校的双重压力之下,学生只能被迫以成绩为主。在现代教育的要求下,家长应该改变教育观念,教师也应该创新教学手法,通过不断的学习、反思以及培训来创建更加科学的教学观念,并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以更好的方式渗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推动学生的综合发展。

其次,教师需要充分了解传统文化。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进程中,教师需要将自身的主导价值与作用充分发挥,并具备较高的传统文化素养,能够熟悉并了解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如此一来,教师才能够真正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更好地融合传统文化。

例如,在教学《环境与发展》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之前和之后的备课阶段,结合课程内容阅读或观看大量的与之相关的书籍、资料等,从而不断提升自我,强化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至初中地理课程的意识。

2.深度挖掘初中地理教材中潜在的传统文化元素

作为教学课程落实的载体与基础,初中地理教材的综合性与复杂性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其在教育与发展中必然蕴含丰富的传统文化与人文知识等元素。故而,初中地理教师在常规授课和日常生活中,应该倾注更多的精力和热情挖掘教材中所潜藏的传统文化元素,并引导学生理解并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科学的方式将传统文化内容融入地理知识之中,特别是在分析并整理图表、课文等内容的进程中,应该讲解其中所潜在的人文思想。

首先,初中地理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利用教材内容,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日常授课中。在课程教学中,地理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并利用教材中的传统文化资源,并以此为基准,不断延伸并拓展教材所涉及的内容,进而将传统文化教育以更合适的方式融入地理学科教育之中。

例如,在教学《中国的民族》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教材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区域的民族所特有的衣食住行等日常行为习惯,并以此为基点,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以更加适宜的方式传授给初中学生,让其能够在自主意识的支配下,主动参与到对比并分析不同民族间民俗习惯的差异性学习活动中。

其次,以教学内容的具象化需求为基准,创设并应用更为恰当的教学措施。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应用传统文化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更为充分地将地理学科与传统文化的内容进行结合,并结合具体知识选择恰当的手段完成教学,这样才能够从本质上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例如,在《中国的民族》一课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学习小组,并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协同合作的方式整理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这样既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综合质量,又能够引导学生全面了解传统文化。

3.灵活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在初中地理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以不同的参照点设定与之相对应的教学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情景教学、多媒体演示等方式,从而使学生能够在灵活且多元的教学手段下与课程内容产生共鸣,进而将潜在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

例如,在进行《中国的地域差异》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能够帮助学生了解疆域辽阔的中国土地上,各个地域之间存在不同的饮食习惯等,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介绍不同地域中生活的各个少数民族,并结合八年级上册所学的《中国的民族》课程,为学生展示不同地域、民族人民的风俗习惯、传统服饰、民族艺术等,引导学生通过地理课程明确文化的多元性、民族的融合性,并以此为基准,带领学生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方式分享彼此所了解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大限度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的优势,推进课堂的生动性,全面提升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与效率。

此外,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也应该强化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的意识,并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强化自身的学科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设备,为学生安排通过电脑、手机、学习平板等设备搜索传统文化与地理课程相关的信息内容。在《了解地区》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在班级微信群进行知识交流与分享。

教师也可以将国内外的文化对比分享给学生,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及其对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促使学生在课堂以外的时间也可以自主学习。教师可以将自己讲解地理知识和传统文化的内容上传,让学生在闲暇时间自行观看,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4.利用课外活动扩充传统文化教学内容

地理知识并不是脱离日常生活而独立存在的。因而,教师在日常开展地理课程教育工作中时,应该打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带领学生更真实、全面地学习并理解初中地理知识以及其所涉及的传统文化内容。

鉴于此,地理课堂应该顺应学科教学的实际需求,不再受制于课堂,促使学生能够在平常的生活、学习中随时随地发现地理、认识地理、学习地理,并充分利用融合传统文化的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可以为初中学生组织户外地理学科主题活动,进一步提升教学工作的整体质量。在户外地理活动中融合传统文化时,教师应该科学整合当地文化、社会资源以及风俗习惯等,使学生能够在科学的手段下进一步拓宽学习渠道。

例如,在进行《中国的地形》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参与到户外实践考察活动中,促使学生能够通过实地考察的方式更系统、详尽地了解活动地区的地理,并绘制简易的区域地图,了解地图上的不同区域的地形。教师甚至可以结合地图明确各个区域所生活的民族,而后再以恰当的形式对当地的少数民族习惯进行阐述,并在这一过程中为学生设定活动任务,要求学生能够通过交流等形式了解当地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深度挖掘其中潜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其融入初中地理知识之中。

再如,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博物馆、展览馆等充斥着历史文化气息的场所,在外部环境的加持下,强化学生了解当地历史文化的程度。

总体而言,在初中阶段的地理课堂教育中,教师作为教育工作的引路人,应该充分利用所有能够应用于教育事业的资源,组织更多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在课堂上和课堂之外的实践中,都能够充分学习并了解地理学科的内容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使其文化素养与学习能力得到提升与发展。

总而言之,传统文化的教学目标与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极为相似的,因而,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至初中地理课程是切实可行的,且对学生具备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结合教学需求与教学任务,提出有效提升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意识、深度挖掘初中地理教材中潜在的传统文化元素、灵活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利用课外活动扩充传统文化教学内容等四个推进传统文化与地理教学融合发展的措施,能够促使初中学生在更好的教育环境下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王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渗透策略研究》,《文学少年》2021年第22期。

[2] 曹莉敏《诗词文化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策略——以毛泽东诗词为例》,《新校园》2021年第12期。

[3] 刘晓萌《初中地理课堂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以“长江”一课为例》,《地理教学》2021年第1期。

[4] 陈洪强《在初中地理课堂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性分析》,《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2年第7期。

[5] 王月娟《以“陆地的五种地形类型”为例谈初中地理跨学科融合的教学设计》,《求学》2021年第19期。

[6] 肖明光、范国栋、杨彩莲《融多元情境  滋养人文情怀  跨学科整合 培育核心素养——2022年山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题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