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玉红

犹记前年,受雨姐之邀,我有幸深入茶山,体验茶事。

那天的茶山云雾缥缈,微风拂面,空气中漂着淡雅的茶香,沁人心脾。雨姐说,制茶的过程宛如与时间展开一场既和谐又紧张的竞赛。天刚破晓,微光洒落,我随她而行,头戴斗笠,背着竹编茶篓,踏入青翠的茶山中,寻觅初露锋芒的嫩芽。

雨姐长期采茶、制茶,手指在茶丛间轻盈舞动,犹如弹奏一曲优美的旋律。她细心地传授我采茶的秘诀:只需选择舒展、肥壮、匀齐的芽叶,一芽一叶或两叶。采摘时,不可用指甲掐,以免影响茶叶的外形。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茶叶梗,轻轻一旋一提,茶叶便轻松脱落。

我望着雨姐,她三十出头,脸颊因长期暴露在阳光下变成青黑色。她的眼睛美丽而深邃,仿佛能窥见夜晚湖水的幽深之处,单凭这双眸子,就足以称得上绝世美人。

我不禁心生疑惑,问她:“你这位出身名校的研究生,原可以身处城市,享受白领生活的舒适与便利,为何选择回到这片故土,与茶山为伴,与艰辛为伍?”

雨姐张开那抹干裂的红唇说道:“尽管这条路充满艰辛,我却乐在其中。当季之时,整片茶山都弥漫着醉人的香气。你品尝的是一杯香醇的茶,而我饮下的,则是一座充满生机的山。在这里,我以自然为画境,群山为茶源,小湖为茶盏,每一次呼吸,都是对这片大自然的深情致敬。我之所以回村扎根多年,还因我渴望为村里的年轻人树立一个榜样,引领农户走向共同富裕。我利用网络平台直播,宣传手工制茶技艺,同时每年为有意愿学习传统制茶技艺的茶农举办几次专业培训与操作示范活动。通过这些努力,每年有来自本村及邻村的数百名茶农受益。”

阳光渐渐明媚,她催促我们迅速下山,担心一旦露水蒸发,茶叶容易带有涩味。回到家,新鲜的茶叶被轻轻摊放在簸箕上,用裱着绿纱的木框承托,摆放在室内,静静地等待着即将发生的转变。

吃过午饭,我随雨姐一同踏入充满神秘魅力的制茶屋。室内香气四溢,仿佛茶香汇聚成一股浪潮,扑面而来。没有片刻的迟疑,雨姐立刻投入繁忙的制茶工作中。

她在蒸青灶上熟练地操作,开始制茶,蒸青、扇干水汽、铲头毛火、揉捻、整形上光,最后再通过焙火提香和精心拣选,一套工序下来耗四小时有余。

当完成所有工序,我疲惫地坐在茶室一隅的藤椅上,说:“你每天分享在微信朋友圈的图,是岁月静好、云淡风轻的日子,与茶相伴的宁静,哪知背后的付出却远非表面那般轻松。”

雨姐听后微笑着说:“制茶不仅是技术活儿,体验单薄、心神浑浊,是无论如何都做不出好茶的。做茶,三分功在手,七分心在人。”说罢,她轻轻地将茶叶撒入玻璃杯中,用沸水冲泡。嫩绿的茶叶在水中舒展舞动,原本无色的水化成一汪碧绿如玉的茶汤,上面漂浮着细细的绒毛。慢慢品一口,香醇甘甜,温润如玉,真有“细啜襟灵爽,微吟齿颊香”之感。

雨姐说,世界一切的饮料都在做加法,唯独茶,始终坚守着独特之韵。它无需多余的糖分,也无需浓郁的奶香,摒弃一切烦琐的添加,只求得那份纯粹的淡雅。听着雨姐娓娓道来,我醍醐灌顶——真正有福的人,是那些懂得让生活回归简单的人。

编辑|龙轲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