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猛

在当今社会,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强调和重视。德育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思想道德素质,帮助他们成长为有道德、懂礼貌、有责任感的公民。本文旨在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践经验,探讨如何在课堂中借助生活化的手段和策略,提升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一、遵循德育生活化原则

德育生活化原则是指在德育教育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成长环境,融入德育教育,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和实践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例如,学校可以鼓励学生与家人一起制订家规,共同参与家务劳动,培养责任感和家庭价值观;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如清洁公园、义务植树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到自己的行为对社会的影响,培养公民意识和责任感;开展友爱互助的小组活动,鼓励学生共同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友善待人的态度;在校园内举办各种文化活动等。此外,学校还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进行道德选择和行为训练。在生活中常见的道德困境中,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道德判断和决策能力。通过遵循德育生活化原则,将道德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并使之成为自觉的行为规范。

二、融入生活化教学内容

融入生活化教学内容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选择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际案例和情境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知和理解道德价值观念的重要性和应用方法。

例如,教师在进行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的教学时,可以融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故事情节。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身边关于雷锋精神的故事进行整理和分享,鼓励学生讲述所了解的雷锋故事,或者他们身边发生的具有雷锋精神的小事迹,以此激发学生爱心助人、乐观向上的品质。其次,教师可以设定情境引导学生创作自己的雷锋故事。如“某天你在家门口遇见了一只受伤的小鸟”,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想象力编写故事,表达自己的爱心和关爱之情。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或游戏形式,模拟雷锋叔叔的日常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雷锋叔叔和需要帮助的人,如帮助老人过马路、捡垃圾等,以此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意识。以上活动的开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雷锋的精神内涵,并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三、创新德育生活化实践

创新德育生活化实践是指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不断探索和创新德育教育的生活化方法和手段,可以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开展丰富多样的德育教育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和在线平台,创新德育教育的形式和内容。通过使用在线故事分享平台,学生可以互相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向上的行为和善良的事迹,鼓励彼此并互相学习。其次,教师可以将德育教育融入到不同学科的课程中,促使学生在学习各个学科的同时,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例如,在语文课上带领学生阅读有关社会正义和人权的文章,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社会问题和困境,并提出解决方案。如组织学生参观福利院、敬老院等社会服务机构,了解并关注弱势群体的需求,并通过自己的行动给予帮助和支持。教师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绪和心态,提高他们的心理抗压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通过不断创新实践,将德育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更好地培养他们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综上所述,构建生活化课堂是提升小学德育教育的关键,通过遵循德育生活化原则、融入生活化教学内容及创新德育生活化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与社会责任感。通过多种方法与策略,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够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教育环境,让德育教育不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而是贯穿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从而增加学生的道德意识,使学生自主通过实际案例形成较高的精神素质,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这将有助于学生成为有道德、有思辨能力、有创造力的全面发展的公民。

(作者单位:东平县商老庄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