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俊峰 王健 谢颖

摘 要:针对高职《工程力学》课程传统考核体系存在内容片面、形式单一等弊端,提出构建多元化过程考核与综合性终结考核并举的考评体系,旨在培植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要求,使学生适应合作学习,学会自主学习,从而达到知识、能力、个性和素质的完美契合,真正实现提高学习效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

关键词:高职;工程力学;多元化考核;过程性考核

基金项目:2017年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三模块、四考核”创新教学模式在高职《工程力学》课程教学中的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XJG-17-52-7)。

考试作为课程教学过程重要环节,具有检查学习效果、发现教学问题、评价考核体系和促进课程改革等功能。对高职《工程力学》课程而言,为了充分发挥考试对课程教学改革的导向、调控和评价作用,必须转变传统观念,树立现代高职教育人才观,在研习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深入学习与考试密切相关的课程考评体系理论基础,不断调整优化考核内容,创建多元考核方式,强化形成过程考核,制定考核标准,完善考核制度等方面内容达到重构新型考核体系,实现考核模式变革和提升课程教学效果的目的。

1 传统考核模式存在的弊端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高职《工程力学》课程考核仍沿用传统考试模式,即采用理论纸笔形式,客观题型所占比例较大,侧重知识记忆和模型程序化应用,评价学生优劣主要决定期末终结性考试成绩。这种考试模式具有以下弊端:一是考试观念陈旧落后,完全采用初等教育高考指挥棒下的应试考试模式,有悖于高职教育性质和新时代对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期望。二是考试内容单一,过于侧重书本理论知识,忽视课程能力和素质开发价值,不利学生工程意识和工程素质的培植。三是考试形式僵化,终结笔试致使部分学生出现临时抱佛脚,考试作弊的投机心理,不利学生自主学习和学校优良考分的创建,同时难以反映学生态度、情感、兴趣等非定量指标。四是忽视学生参与评价的主体地位,使评价体系缺乏师生互动的民主平等关系,不利于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成长。五是传统考试模式在评价教师教学水平、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方面也存在以偏概全的弊端,在课程教学改革方面尚未充分发挥促进和导向的功能。为此,我们需要改革传统考核模式,创建有利于促进课程教学改革和综合评价学生课程素质的创新考核模式。

2 “四考核”体系改革原则

1)多维度原则。改革后的考核体系,突破单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学考核模式,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更加注重能力和素质培养的创新教育模式研究重构。依据课程学习认知规律、能力形成过程和素质提升要求,构建以知识、能力和素质三维过程考核目标体系,结合期末终结性综合考核,最终重构工程力学四考核体系。新考核体系凸显了高职教育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的改革要求,也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个性需求,旨在使学生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拓展素质和提高综合的目的,这一考核体系适应新形势背景下高职工程力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2)过程性原则。传统考核课程成绩偏向终结考核部分,忽视学生职业能力和个人素质的形成,最终不利于学生工程意识和工程素养的培植。改革后的考试模式,不但重视知识应用、能力形成和素质提升过程考核,而且强调课前预习、课堂训练、课后作业三步学习法。在考核中更加强调学生学习态度、探索创新、团队协作等非定量因素在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中的作用,更加侧重学生思考力、认知力、执行力和管理力的培植,让学生在学习中树立正确的学业观,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行为,不断促进自身进步和发展。

3)成果性原则。新增添的素质考核方式灵活开放、形式多样,通过设计主观性、开放性考核内容,要求学生依据所学知识、形成能力以及非智力素质完成素质大作业。完成结果通常是经过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创新获得的学习成果,这些成果可以是读书笔记、课程论文、软件操作、设计项目、学习讲座、创新实物等形式。最后在课堂上再经过成果展示、学生自评、提问探讨、师生互评等方式给出考核结果。成果性考核为学生发挥自主想象力和创造力提供了挑战机会,有利于延伸课程价值、培植学生个性,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就感和满足感。

3 “四考核”体系改革内容

1)知识考核。知识考核主要针对知识教学模块设计的考核环节,主要考察学生对工程力学基本概念、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主要借助课堂案例任务训练,通过学习小组分工协作、相互讨论、小组自评、教师提问点评等环节完成此项内容考核,加强学生对必需知识记忆、理解、分析和应用,突破传统教学重讲授轻训练的局面,有利于培植学生语言表达、分工协作、归纳总结能方面的能力,重在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热情,让学生在体验知识应用中学会如何学习。

2)能力考核。能力考核主要针对能力教学模块设计的考核环节,主要考察学生运用工程力学知识解决与日常生活、生产实践和前沿科技联系紧密的工程问题,涉及工程背景、力学建模、分析计算、自学软件和实验操作等多方面内容。采用专题案例任务驱动,通过查找资料、学习探究、整合分析、互助协作等环节完成此项内容考核。通过考核巩固所学知识并逐步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实践,强化应用,问题的解决渗透着科学思维、动手操作、方案设计、算法分析、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等能力的培养,符合高职教育“能力本位”定位要求。

3)素质考核。素质考核基于人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和课程价值二次开发考虑,属于开发性、发散性、较高层次的认知学习或情感类学习,具有明显的创造性、成果性和开放性。以素质大作业为载体,让学生深入领悟课程价值观和方法论,充分发挥自身聪明才智和创新精神,通过精心规划、设计制作、成果展示、自评互评完成此项内容考核。通过考核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力、敏锐观察力、丰富想象力,为学生完成非标准学习成果提供广阔空间和方向,对学生挖掘课程潜在价值,拓展自身个性素质完善具有以上考核无法替代的作用。

4)综合考核。综合考核是课程教学结束后,为了全面评定分层模块教学质量、形成性过程考核效果以及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发展所设计的一项终结性考核方式。考核项目包含融知识、能力和素质为一体的课程内容,要求学生在给定时间内独自完成考核任务,重在考察学生对课程整体学习的情况,最终体现为涉及工程意识和工程素质的方方面面。要求学生从全局把握工程力学课程自身价值以及对培植工程技术人才的深远意义,全面深入做好考前归纳总结工作,终结性考核也为评估课程改革效果提供参照。

4 结语

只有认识课程考核重要性和改革必要性,才能促使教师反思高职课程传统考核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重成绩、轻能力的弊端。课程考核改革是一项长期复杂动态的建设过程,它不仅关系到宏观中国制造2025战略对高职智能制造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求,还涉及微观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对课程价值的二次开发和实现,值得教师不断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

参考文献

[1]隋园园,李艳.高职《工程力学》课程考核方法研究[J].科技咨询,2017,15(12):158-159.

[2]张晓梅,郑文玉.高职《工程力学》课程考核改革措施[J].职业教育研究,2009,(6):45-46.

作者简介

吕俊峰(1977-),男,陕西宝鸡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工程力学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