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来保

天津港城互动发展对策研究
——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视角

◎文/夏来保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天津港城互动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本文找出了天津港城互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港口与城市互动发展出现的新特点和新趋势,提出了天津港城互动发展的对策建议。

港口;港口城市;港城互动;京津冀协同

一、引言

港口与城市发展相辅相成,港口是城市对外开放的门户,城市是港口繁荣发展的载体。目前,“以港兴城,港城互动”已成为世界港口与城市追求的共同目标,实现港城良性互动对于推进港口快速发展以及提升港口城市竞争力至关重要。但是,港城互动发展较为复杂,随着港口城市发展阶段的变化、职能的变化以及受内外部环境的影响,港口与城市之间关系密切程度不尽相同,港口的内涵、港城互动的范围、港城互动的形式差异较大。

目前,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京津冀城市功能、产业分工、交通运输、环境保护以及文化创意等协同发展加速,在此发展阶段,天津港作为我国北方第一大港,港口与城市互动出现新特点和新趋势,港城互动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在此背景下,科学分析港口和城市互动发展规律,认清天津港城互动发展现状,把握天津港城互动发展新特点和新趋势,制定港口和城市互动发展策略,不仅有利于推进港口和城市良性互动,而且有利于发挥天津港口的龙头带动作用,对于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意义重大。

二、天津港城互动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天津港城互动发展现状

1.港口对城市带动作用。目前,天津港口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港口功能日益多元、货物日趋多样,港口货物运输已不仅局限于煤炭、矿石、服装等低附加值的产品,电子产品、药品、电器及其它一些高附加值的货物吞吐量发展迅速。2015年天津港货物吞吐量已跃居世界第四,集装箱吞吐量跻身全球前十。天津港通过发挥港口货物运输优势以及发挥临港产业的带动作用,已对天津以及腹地形成了较强大的辐射力,资金流、技术流、人才流以及信息流逐渐在天津集聚。

2.城市对港口的支撑作用。天津以工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以及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等腹地经济的发展,为天津港提供长期、稳定、充足的货源。同时,天津为港口集疏运网络及配套设施的建设给予了大力支持,公路、铁路、管道和航空体系日趋完善,为天津港货物集疏运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天津港城互动发展存在的问题

港城互动发展为天津港口和城市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但是与新加坡、纽约一新泽西、横滨一东京等国外先进港城相比,天津港城互动发展仍存在较大差距。一是,天津港口尚未利用有限的港口资源带动天津城市的发展,在京津冀区域中龙头带动作用未充分发挥;二是,天津临港工业布局和结构尚不合理,临港工业仍以重化工工业和加工制造为主,服务业以物流业和生活型服务业为主,高端服务业尚未真正嵌入临港经济;三是,港城互动用地冲突问题严重,主要表现在重工业对海岸生态敏感区的污染、生产空间对滨海景观的侵占、工业污染对城区宜居品质的影响;四是,港口集疏运通道有待进一步加强,港口交通与城市交通之间存在矛盾,不仅影响城市交通效率,又降低港口集疏运的效率。

三、京津冀协同背景下天津港城互动发展新特点

京津冀协同发展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京津冀三地高水平、深层次、全方位合作正式拉开帷幕,天津港城互动发展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和新的趋势。认识这些新的特点与新的趋势,对于更好地把握港城互动发展规律、制定港城互动发展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港口的内涵将变得更加丰富

在京津冀协同背景下,港口的内涵变得更加丰富,将对未来天津港口与城市互动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就自然形态而言,港口已不仅仅是原有的有水港,港口的触角将向京津冀腹地延生,建设“无水港”、“中转港”、“区域营销中心”已成大势。同时,京津冀区域港口群的兴起,港口的形态也得到大大拓展和丰富;就港口功能而言,港口不仅包括一般意义上的运输港和产业港,随着京津冀区域城市功能的协同、区域交通的协同、区域生态环境的协同,港口将朝着物流港和生态港的方向迅速发展。

(二)港口与城市互动的范围更广

图2 港口与城市互动范围示意图

京津冀协同背景下,港口与城市的互动将突破单一城市的局限,互动的范围将大大拓展,将拓展到港口与京津冀多个城市或更远区域。港口与城市互动将形成四个层面:一是,港口与临港城区的互动,主要是指港口与滨海新区的互动,这是港城互动的濒临层;二是,港口与天津城区的互动,主要是指港口与天津中心城区以及各区县、功能区的互动,这是港城互动的核心层;三是,港口与京津冀周边城市的互动,主要是指港口与北京、河北等周边城市的互动,这是港城互动的紧密层;四是,港口与内陆其他城市的互动,主要是指港口与山西、内蒙古等省市的互动,这是港城互动的松散层。

(三)港城互动的形式将更加多样

港口与产业的关系是港城关系的依托,港口与城市的关系是港城关系的中心。以往港口与城市互动形式主要局限于港口与产业、港口与城市等方面。但是在京津冀协同背景下,港口与城市在继续保留、充实原有互动形式的基础上,出现了新的互动途径,港城互动形式更加多样化。一是,港口与港口的互动,其中建立港口群或港口联盟是港口与港口互动最为普遍的形式;二是,港口与产业的互动,港口与产业互动的产业链得到充实和延伸;三是,港口与城市的互动,港口和城市互动的空间链得到充实和拓展,城市功能得到提升。

四、京津冀协同背景下推进天津港城互动发展对策

(一)推动京津冀港口间协同发展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推进天津港城互动发展,首要任务是实现天津港与秦皇岛港、唐山港、黄骅港协同发展。对此,一是要构建功能合理、分工明确、优势互补、内外联通的京津冀港口群,即以天津港和唐山港为“双核”,秦皇岛港和黄骅港为“两翼”的协同发展格局;二是,构建京津冀港口协同机制和管理机制,对京津冀港口、航运、交通物流等行业布局进行统筹规划,并积极吸引山西、内蒙古等腹地地方政府、货运单位、航运企业等相关利益主体参加,以便能更好的协同发展;三是,明确各港口的功能定位,天津港应发展成为以集装箱和零部件杂货为主的综合性大港,唐山港则建设成为以石油、铁矿石、煤炭为主的综合性港口,秦皇岛港定位为北煤南运的主枢纽港和最大的能源输出港,黄骅港则是华北地区的重要对外开放口岸和重要的煤炭输出港。

(二)大力创新港城互动发展模式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以区域空间结构为基础,采取产业链延伸和腹地扩张模式,创新港城互动发展模式,加速推进港城互动。当然,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以区域空间结构为基础,并不是说产业链扩张模式和腹地扩张模式两种模式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辅相成、各有侧重。

1.产业链扩张模式

围绕濒临层(滨海新区)、核心层(天津中心城区、各区县、功能区)、紧密层(北京市、河北省),主要采用产业链扩张模式,实现港城互动。即以天津港临港工业结构和布局优化为突破口,通过临港产业联动效应来推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提升城市产业聚集能力,并以此带动整个京津冀城市的发展。同时,北京和天津两地高新技术产业以及高端服务业加速嵌入到临港工业,而河北省则可为临港产业提供产业配套,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

2.腹地扩张模式

图3 京津冀协同背景下港城互动的产业链扩张模式

围绕松散层(山西、内蒙古等),主要采用腹地扩张模式,实现港城互动。即以设立“无水港”、“中转港”、“区域营销中心”等模式为突破口,与山西、内蒙古等更广阔的腹地建立经济关系,提高港口以及港口城市在腹地经济中的地位,形成更为广泛的产业协作体系,促进整个腹地范围内产业布局的合理化。同时,腹地扩张带来天津港口吞吐量增加,直接提高港口的经济效益,也使港口规模经济性更加明显,增强城市竞争力。

(三)推进天津临港产业结构优化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天津港城互动的核心是利用港口优势带动京津冀城市经济发展,其着力点是利用港口优势发展临港产业,使临港产业成为港城互动的纽带。目前,天津港临港产业中以石油化工和加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格局,不仅对城市环境负荷造成压力,而且在京津冀城市功能升级中发挥的作用有限,急需要优化和升级。对此,一是,引进北京、天津等优势区域的高新技术,利用高新技术实现石油化工、冶金、装备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同时部分与天津港口发展定位相背离的产业积极向河北省疏解,实现科技引领、创新驱动;二是,着重发展与优势产业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通过大力引进北京、天津,特别是北京的高端服务业资源,将其嵌入到临港制造业发展之中,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三是,大力发展与港口直接产业、港口关联产业、港口依存产业相关的生活性服务业,全面提升港口的城市功能。

(四)打造高效完善的集疏运通道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高效完善、一体化的集疏运通道是促进京津冀乃至山西、内蒙古等经济腹地与天津港良性互动的关键。但从目前看来,这种集疏运通道不仅面临着现实的地理障碍,而且还面临着更为严重的行政区域壁垒障碍。对此,打造高效完善的集疏运通道,一是,尽快解决焦点问题。京津冀以及山西、内蒙古等省市要强化行政合作,着力解决目前瓶颈效应最为显着的“断头路”问题,尽快编制打通“断头路”的专项规划;二是,强化沟通与协作。京津冀以及山西、内蒙古等省市要强化沟通与协作,共同研讨、编制天津港对外交通规划,形成北京“单中心放射式”向北京天津“双中心网络式”的转变,并根据市场需求辟建新的集疏运通道;三是,优化集疏运结构。借鉴国外港口运输的成功经验,更多利用铁路集疏运,尤其是铁路集装箱运输,加快海铁联运站的建设。

图4 京津冀协同背景下港城互动的腹地扩张模式

(五)进一步强化信息技术的应用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港城互动由传统走向现代,并迈向深度化、网络式发展,信息技术是其核心的推动者和重组者。一方面,大力推进“科技港建设”,将信息技术嵌入到港口产业(航运、物流),提高天津港口的服务和配置能力,以更好地与京津冀城市产业的互动发展;另一方面,大力推进“资讯港”建设,以信息技术为平台,实现金融、咨询、设计等现代服务业与天津港口产业(航运、物流)网络式交互,拓宽港口的服务领域,提升服务的附加值。

责任编辑:祁春子

X820.4

A

1006-1255-(2016)06-0014-04

夏来保(1982—),天津市科学研究所。邮编:30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