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丽萍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卫生分院(南京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210038

世界卫生组织定义跨专业教育(interprofessional education,IPE)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专业相互学习、合作,并最终改善病人健康结局[1]。过去的医学各类专业的教育方式基本都是按学科独立进行的,导致学生之间存在偏见,缺乏跨专业沟通和跨专业团队合作的机会与能力,而失败的沟通、低效的团队合作是导致医疗差错的重要原因。美国医学研究院(Institute of Medicine,IOM)研究表明,当医疗相关专业人员互相理解各自角色,并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时,病人更易获得安全的、高质量的服务[2]。跨专业教育已经成为很多国内外医学院校的教学手段之一,国内很多研究也已经证明了在医学领域实践跨专业教育的有效性[3-4]。在我国,专科为现今护理专业的主体学历层次,高职护理院校担任着向社会输送大量护理工作者的重任,有着其教学培养的特殊性[5]。本研究旨在通过在医卫类高职院校开展跨专业教育,分析跨专业教育对职业学校学生的有效性和适用性,找出实施的困难并提出解决方案,为尚未开展跨专业教育实践活动的高职医学教育领域提供有效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校共有4个专业,分别是护理、康复治疗、影像技术、医用电子仪器维护专业,由学生自愿报名参加,从4个专业一共招募学生25人,其中护理专业10人,其他专业分别5人。将25名学生分成5个小组,每个小组5人,其中包括护理专业2人,其余专业各1人。

1.2 跨专业教育方法

1.2.1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选择人民卫生出版社《内科护理学》中糖尿病病人的护理部分,由于糖尿病是我国患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病死率高,并发症多且复杂,不易控制,是医学生需要掌握的常见疾病知识[6]。此外,4个专业的学生均学习了糖尿病的相关内容,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也有助于跨专业教育的开展。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设计均经过本校4个相关专业的教授专家一致商讨和决定。

1.2.2 教学方法

本次跨专业教育项目共3节课,1周1次,每节课90 min,第1节课介绍本项目的目的和意义,将学生进行分组,采用破冰行动让学生彼此认识,相互了解。导入案例,介绍小组任务,学生围绕案例进行讨论、分工,为案例中的病人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要求突出各专业的特色并进行整合,教学方法包括小组讨论法、案例教学法。第2节课主要是给学生创造可以相互讨论和完成任务的时间与空间,教师指导并了解学生小组任务完成的情况,尽可能满足学生提出的要求,如拍摄情景剧的道具、器材、实验室等,教学手段为分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第3节课为展示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他们为病人制定的健康计划,形式不限,其余小组观看并点评,最后学生集体讨论,教学方法为角色扮演法、小组讨论法等。跨专业课程设计方案见表1。上课过程中合理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超星学习通(一种网络学习平台),并通过学习通完成组间互评。组间评价表是研究者自行设计的简易调查表,用于调查在学习过程中各小组之间对彼此的评价。

表1 跨专业课程设计方案

1.2.3 教学团队

根据国际国内跨专业教育的案例显示,跨专业教育的实施需要不同专业的教师合作完成[7],以发挥教师的最大作用,因此,本次跨专业项目的教学团队共包括4名教师,分别来自护理、影像、康复、医电专业,其中3名副教授、1名讲师,工作经验均在5年以上,4人分别负责学生小组的授课、专业指导、课堂讨论和小组评价等。课前对教学团队开展了为期1周的跨专业教育培训,培训方式包括讲座、课堂展示、专家点评、学生反馈等,培训的目的是让教学团队能够更加胜任跨专业教育教学工作。

1.3 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

1.3.1 量表调查法

干预前后(课程前与课程结束后)学生被要求完成两份问卷,包括跨专业学习准备量表(RIPLS)和跨专业教育认知量表(IEPS)。RIPLS是包含19个条目,使用Likert 5级评分法(1分为强烈反对,5分为强烈同意)用于检查医护专业人员对跨专业学习的准备和态度[8]。IEPS是一个包含4个分量表(18项条目)的跨专业测量工具,探讨参与者之间的合作以及他们对其他学科的角色和价值的理解。该工具的每项都使用1~6分的Likert评分表,从强烈不同意到强烈同意进行评分,分数越高,表明对跨专业合作的态度越积极[9]。

1.3.2 访谈法

通过焦点小组访谈的形式,调查学生对跨专业教育的态度和认知的变化,了解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并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访谈采用开放式自由回答的形式,主要问题包括:①你参加本次跨专业教育教学的感受和体验如何?你觉得哪方面最有趣?②对于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案,你有何建议?③通过本次学习,你是否有收获,有哪些收获?④你在参与过程中是否遇到什么挑战?⑤你是否建议将跨专业教育教学形式在全校推广?

记录学生的发言内容,整理成文字材料,并从中提炼出学生对跨专业教育认知的共同点和对跨专业教育开展的意见与建议。

1.3.3 数据分析方法

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学生对跨专业教育的态度和认知的变化

本次共调查学生25人,干预前有23人完成了问卷调查,干预后25人完成问卷,均为有效问卷。

2.1.1 干预前后IEPS、RIPLS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RIPLS和IEPS评分比较单位:分

2.1.2 干预前后RIPLS各条目评分比较

尽管干预前后RIPLS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学生对跨专业教育的态度也有所改善,特别是在“与其他专业学生一起学习有助于改善工作后的人际关系”这一项目中,13名学生选择同意,2名学生强烈同意,但在干预后,7名学生强烈同意跨专业教育可以改善他们的关系。在“分享学习有助于我积极思考其他专业”的这一条目中,干预前只有3名学生强烈赞同,但在相互学习后,强烈赞同的学生人数攀升至9名,表明大多数学生对跨专业教育在增进彼此了解方面给予了高度评价。然而,在“临床问题解决技能只能与本系学生一起学习”这一项中,虽然更多的学生在干预后选择强烈不同意,但也有更多的学生同意或持中等态度(P=0.048)。干预后,更多学生支持“护士和治疗师的职能主要是为医生提供支持”的观点,1名学生强烈反对“分享学习有助于我了解自己的局限性”,说明部分学生还没有意识到与不同专业学生一起学习的好处。

2.1.3 干预前后IEPS各条目评分比较

经过干预后,学生对跨专业教育以及专业角色的认知有了显着提高。大多数条目的得分在干预后高于干预前,说明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角色有了更深的理解,对与其他专业合作的态度也更加积极。干预后,更多的学生对自己的专业评价较高(P=0.008),信任对方的专业判断(P=0.004)。然而,在一些项目中,学生在干预后似乎有一种消极的态度,例如,在团队合作中,学生可能会发现彼此的优点和缺点,因此他们对其他职业的看法可能会发生积极或消极的变化。如果学生发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不如其他专业学生,他们可能不愿意与其他专业人员共享信息和资源。

2.2 跨专业教育改善角色认知

学生普遍认为,通过跨专业学习,他们对彼此的专业有了更多的认知和了解,改变了原来对其他专业的一些看法甚至偏见,促进了彼此间的交流,增进了友谊。学生表示:“我来自护理专业,通过这项跨专业学习,我们可以学习各个专业的知识,了解综合护理的重要性,学习团队合作的必要性,同时增进了友谊。”“我是影像专业的,这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这个活动很特别,很有趣。我很荣幸参加这次活动。我在一个问题上获得了不同的专业知识和观点,交了很多朋友。这项活动非常有益。”“我来自康复治疗专业,我觉得跨专业教育很好。我能理解其他专业的主要功能,如护理,我以前认为护士只是给病人注射,通过这次合作,我也知道他们要做很多事情。不管怎样,这次合作真的很好,让我增长了见识,同时也更加深入了解了自己的角色作用。”

2.3 跨专业教育促进沟通与合作

跨专业教育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促进专业间的合作,从而改善病人的健康结局。通过跨专业学习,学生表示:“我是护理专业,我认为合作的优势在于,可以从不同专业、不同角度帮助病人改善他们的健康状况。团队合作和优势互补使病人获得高质量的服务体验。此外,还可以更好地了解各个行业的差异,在临床实习之前积累更多的经验。”“我来自医用电子仪器及维护专业,通过跨专业学习,我不仅学会了如何从不同角度治疗疾病,还学会了如何与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和合作,对我帮助很大。”

2.4 跨专业教育有助于知识和技能提升

跨专业学习后,学生普遍认可并表示他们的专业知识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学生表示:“我来自影像技术专业,通过与其他专业的学生合作,我们可以分享本专业所学的知识,找出并弥补彼此之间知识上的缺失部分,这不仅进一步巩固了我们自身的专业知识,还可以帮助我们学习更多以前不知道的内容。”“我来自护理专业,这次跨专业学习让我的学习不再有局限性,可以学习各个不同专业的知识,认识了全面护理的重要性。”“我认识到整体护理的重要性,丰富了其他专业的知识。”“我来自康复治疗专业,通过跨专业学习,我学会了从不同角度看待疾病,更全面地了解疾病知识,也学习了一些其他专业的特长,更掌握了如何和不同专业人员进行沟通的能力。”

3 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虽然跨专业学习后,学生对跨专业教育的态度没有特别明显的提升,可能与干预次数和时间不够有关,但跨专业教育有效提高了学生对自身及其他不同专业角色的认知,且学生普遍表示接受并欢迎这一新型的学习模式,通过跨专业学习,能够有效促进不同专业间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不仅增长了知识,培养了沟通协作能力,也让他们更有信心迎接即将到来的临床实习。

我校有多个不同专业,保证了参与学生的人数,本研究的过程和干预措施符合职业学校学生的身心特点。干预过程易于控制,学生不会随意退出实验,保证了实验数据的完整性。但研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归纳如下。

3.1 教师需要专业培训

跨专业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对职业学校教师提出了挑战。他们不仅需要丰富的教学经验,还需要多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能够正确引导学生对自身职业角色的认知。因此,开展跨专业教育前,要对教师进行相关的专业培训。

3.2 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求高

跨专业学习前,学生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和学习能力,而高职专业的学生在这方面有一定不足,需要教师做好相应的指导和及时的监督。

3.3 教学时间要充足

由于跨专业学习难度大,学生需要集中学习时间,因此,会与正常的课程时间发生冲突,组织者要提前与教务部门协调,确保跨专业教育的时间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3.4 教学场地多样化

由于跨专业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主要以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为主,对实训室和相关专业实验设备的要求较高。因此,应提前安排适合跨专业教育教学工作的培训场景,不应与其他实训安排相冲突,以保证跨专业教育课程的顺利实施。

4 小结

本研究选取高职护理、康复治疗、影像技术、医用电子仪器维护4个专业的学生,将他们集合在一起进行跨专业教育,教学形式为小组协作学习,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案例导入、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学生在跨专业学习过程中相互协作、增进了解,不仅消除了专业间的一些隔阂,也促进了不同专业间的合作,提高了学生对跨专业学习的态度和认知,让学生提前了解临床多学科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为将来进入临床实践工作奠定基础,同时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全面改善病人健康的意识与认知。

研究表明,这一新颖的教学模式对职业学校学生适用,学生普遍认可并接受这一学习方式,学生表示,跨专业学习帮助他们促进彼此间的相互了解、培养了和不同专业人员的团队协作能力,打破了过去单一的学习氛围。但跨专业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课前要进行大量准备工作,对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力要求都较高,需要教师做好相应的指导。此外,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需要综合考虑多个专业的特点,确保每个专业的学生在跨专业学习过程中都学有所长、学有所用。

本研究通过对高职医卫类专业学生开展跨专业教育,了解跨专业教育对提高学生跨专业合作能力提升的作用,探究其适用性,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研究适合高职医卫类专业学生特点的创新的教学模式,为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提供可靠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