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俊仙/文

行政事业单位是我国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公共服务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对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合法合规运营,保障国家财产和维护公共利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文章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现状、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相关对策,希望能对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有所帮助。

随着国家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公共财政体系的建立,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越受到关注。 财务内部控制作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资产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及防范财务风险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与特点

行政事业单位是我国特有的社会组织形式,其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与特点决定了其在公共服务、社会事务管理等方面的独特地位。

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

1.管理社会公共事务

行政事业单位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方面具有广泛的职责。 主要包括制定和实施政策法规、规划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共安全、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等。 通过这些工作,行政事业单位为社会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发展条件,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2.提供公共服务

行政事业单位负责提供各类公共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 其中包括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文化事业等。 通过这些公共服务,行政事业单位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社会事业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3.落实国家政策

行政事业单位是实施国家政策的重要载体。 通过贯彻执行国家政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调整收入分配、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保障民生等方面的工作,行政事业单位确保了国家政策的有效落实,加快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

行政事业单位的特点

一是非营利性。 行政事业单位既具有一定的行政属性,又具有公共服务性质,以公共服务和社会公益为目标,非营利为原则。 其收入主要用于满足业务需要和保障基本运转,不具备盈利目的。 二是依法设立。 行政事业单位依据法律法规设立具有法人资格,其行为受到国家法律法规的约束,依法履行职责。 三是政府主导。 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制度严格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包括财务管理、人事管理、资产管理等方面,都要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此外,行政事业单位还要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和管理,确保资源合理使用和公共利益最大化。 四是专业化运作。 行政事业单位具备一定的专业性和技术性,拥有专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才,通过专业化运作,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益。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财务内部控制对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内部控制,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对内部工作进行全面检查,优化财务管理流程,明确划分不同部门的权责,形成各部门之间的约束机制,进一步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安全。 首先,内部控制可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通过内部控制,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对资金进行科学管理和调度,确保资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和闲置。 同时,内部控制还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资金使用中的问题,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此外,内部控制还可以降低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成本。 通过内部控制,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加强对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的管理和控制,降低不必要的成本和开支,从而降低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营成本。

保障资产安全完整

财务内部控制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保障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首先,通过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可以有效防止舞弊、贪污等不良行为的发生,确保资金安全和完整。 其次,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明确各部门和员工的职责,确保各项资产都有相应的责任人,避免出现管理盲区。 最后,内部控制还可以通过定期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和资产清查,及时发现和纠正资产管理中的问题,防止滥用资产或挪用资产。 由此可见,财务内部控制不但有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而且对于保障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规范财务管理流程

财务内部控制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规范财务管理流程,确保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一是在资金管理方面,内部控制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对资金收支进行全面监控,确保资金安全、合规运用。 通过建立严格的审批制度、实行预算管理、加强现金流量控制等措施,规范资金使用流程,降低资金风险。 二是在预算管理方面,内部控制要求行政事业单位编制年度预算,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和分析。 通过预算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可以明确发展目标,合理配置资源,实现经营计划的有序实施。 三是在成本费用管理方面,内部控制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对成本费用进行合理分摊和核算,确保成本费用的真实性,有助于行政事业单位了解成本构成,挖掘成本控制潜力,提高经营效益。 四是在会计核算与审计方面,内部控制要求行政事业单位严格执行会计法规,确保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审计的有效性,有助于提高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为行政事业单位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防范财务风险

财务内部控制在防范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有效的财务内部控制能够保证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避免财务报告出现虚假或遗漏。 这样可以防止由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决策失误,从而降低财务风险。 其次,财务内部控制通过制定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和流程,对行政事业单位各项经济活动进行规范和监督,有助于及时发现和纠正财务管理中的问题,防止出现财务风险。 最后,财务内部控制还通过建立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对行政事业单位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估。 这样可以帮助行政事业单位提前采取应对措施,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现状分析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当前,一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控制环境不合规。 财务内部控制环境是影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效果的基本因素。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环境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控制环境不合规。 例如,未设立专门的财务管理部门、财务人员配备不足、财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无法保证财务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二是一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缺乏针对性和操作性。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虽然制定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未能有效执行,导致内部控制流于形式。 三是控制活动不规范。 控制活动是财务内部控制的具体实施环节。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控制活动存在不规范现象,例如,审批流程不严谨、财务核算不规范、资产管理不严格等,严重影响财务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财务内部控制执行不力

当前,一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执行不力,缺乏监督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财务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层对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流程的了解和掌握程度较低,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够,容易出现违规操作。 二是监督机制不健全。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和监督机制不完善,难以发现和纠正财务内部控制中的问题。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虽然设立了内部审计部门,但是人员配备不足,审计范围和力度有限,难以发挥预防风险的作用。

信息化建设有待加强

当前,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有待加强,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信息化基础设施不完善。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滞后,导致信息化建设难以推进。 例如,网络硬件设施、服务器、云计算平台等方面存在不足,无法满足业务需求。 二是信息安全保障不足。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信息安全意识薄弱,缺乏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容易导致数据泄露、系统瘫痪等安全风险。 三是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信息化管理水平有限,缺乏专业人才,导致信息化建设难以发挥实际效益。

人员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当前,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综合能力有待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业务水平不高。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人员业务知识掌握不足,难以胜任本职工作。 二是沟通能力欠佳。 在工作过程中,部分人员与同事、上级及下属沟通不畅,影响了工作效率。 三是团队协作能力不足。 部分人员在面对团队合作时,协调能力不足,难以发挥团队整体优势。 四是学习能力不强。 部分人员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接受和掌握速度较慢,影响了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

行政事业单位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对策

完善制度设计,使其更加科学合理

为了更好地履行其职责,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行政事业单位需要不断完善制度设计,使其更加科学合理。 首先,需要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完善决策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机制,确保决策的合法性、合规性和合理性。 同时,确保各项制度科学合理、操作性强。 其次,需要优化内部组织结构。 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根据业务需求,合理设置内部机构,明确各部门职责,实现各司其职、协同高效,以适应外部环境变化。

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

为了提高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内部控制意识。 行政事业单位想要提高内部控制执行力,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内部控制。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大内部控制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力度,使全体员工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提高内部控制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其次,需要强化内部控制流程。 行政事业单位应优化内部控制流程,确保各项经济活动按照既定程序和规定进行。 对于重要业务环节,如采购、招标、合同管理等,要加强对其流程的控制,防止违规操作和利益输送。 再次,应加强内部控制评价。 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评价机制,定期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执行力进行评价。 内部控制评价应涵盖单位各个层面,包括财务、业务、人事等方面。 通过内部控制评价,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不足和缺陷,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提高内部控制的执行力。 最后,应落实内部控制责任。 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责任制度,明确各部门和层级的责任,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 对于内部控制执行不力、导致单位经济损失或声誉受损的情况,要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形成有力的震慑。

加强信息化管理,提高内部控制效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行政事业单位开始将信息化手段应用于内部控制中,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为错误。 为了加强信息化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制定信息化战略规划。 行政事业单位应该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和业务需求,制定相应的信息化战略规划。 同时,需要明确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实施计划,确保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 二是建立信息化管理制度和标准。 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制度和标准,规范信息化的建设、管理和应用。 同时,要明确各部门在信息化建设中的职责和权利,确保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推进。 三是引入合适的信息化工具和系统。 行政事业单位应该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合适的信息化工具和系统,如财务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确保所选工具和系统能够满足实际工作需要,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提高人员素质,加强培训和教育

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素质的提高不但关乎工作效率,而且直接影响公共服务质量。 在当今社会发展中,提高人员素质、加强培训和教育已成为行政事业单位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任务。 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素质的提高需要重视基础知识培训,包括法律法规、业务知识等方面。 通过系统的基础知识培训,工作人员需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业务能力,为提供高效、优质的公共服务奠定基础。 另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素质的提高还需要关注能力提升和技能培训。 针对不同岗位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能力提升培训,使工作人员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需要加强技能培训,掌握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素质的提高还应注重职业道德教育,强化职业道德规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工作人员做到廉洁奉公、为民服务。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是保障单位资产安全完整、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财务风险的关键。 然而,当前一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存在诸多问题,如制度设计不健全、执行力不足、信息化管理滞后等。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行政事业单位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加强制度建设、提高人员素质、加强信息化管理等,以完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提升内部控制效果。 通过加强财务内部控制,行政事业单位可以更好地履行其职责和使命,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