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华

(河北省廊坊市第七中学,河北 廊坊 065000)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要立德树人,而历史课程是落实这一任务的重要课程。历史课程通过发掘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育人功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责任意识和社会担当,明理、增信、崇德、力行。

虽然历史学科有着重要的育人功能,然而在教学中却能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不浓、热情不高。究其原因有教师教学能力的问题,还有一个原因也不容忽视,那就是历史学科本身的原因。历史是永远的过去时,无论我们怎样强调古为今用,借古喻今,都不能缩短那一丝一毫的时间距离。而教师面对的是十四五岁的初中学生,他们思维活跃,对新生事物充满了好奇,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吸引他们的新鲜事物太多太多了。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心悦诚服地走进历史课堂,对历史课心向往,情独衷,关键是历史教师要使出浑身解数,挖掘历史材料中的精彩,让历史走“近”现实。

一、让历史故事化

历史是人类生活和斗争的历程,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和一件件曲折动人的事迹构成历史长河中的朵朵浪花。这些人物和事迹不知影响着多少后来人,激励着多少后来人。历史教师不仅要讲清事件的前因、后果、结论、影响,更要讲清事件经过,即情节。因为这恰恰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所在,这样才能让学生触摸到有血有肉的历史,还原历史本来的面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历史的功用性就无从谈起。作为课堂的引领者,我们应该照顾到初中生的心理特点,让我们的历史课故事化。

(一)教材使用故事化

历史课本篇幅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我们历史老师在使用教材时,要适当增加历史场景和人物性格、事迹等内容,从而使历史事件变得丰满起来。我们不能改动教材的编写,但可以改动教材的利用。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历史教师需要饱览群书。如春秋前的重要典籍《左传》;纪传史籍的开山之作《史记》;七分历史、三分虚构的《三国演义》;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巨着《水浒传》;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时期的“百科全书”《红楼梦》等历史和文学着作,以及中外名人传记等等都应拿来一读,讲课时根据需要信手拈来一段,自然会为课堂添色不少。

比如在讲授七年级历史下册南宋与金对峙时期的历史时,关于讲解抗金英雄岳飞这一人物的历史与现实意义非常重要,我们可以用两课时来讲解这一历史人物。从岳母刺字“精忠报国”,立下终生信条;到建立一支纪律严明、作战勇敢的抗金队伍——岳家军,让金军闻风丧胆发出了“撼山易,憾岳家军难”的哀叹;再到岳飞壮志难酬,写下壮怀激烈、家喻户晓的词作《满江红》,“……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最后,因“莫须有”罪名被陷害而死。这样“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学生在兴致盎然中得到历史的启迪,在轻松愉快中学到了历史知识,在思维碰撞中培养了历史学习兴趣。

(二)历史体验故事化

学习是个体经验的积累过程。布置学生自己创作,讲故事,演故事,将历史故事重现,是一个很好的体验历史的办法。我们可以利用自习课和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活动,例如编写历史短剧、历史故事大比拼、排演历史剧等。

比如在讲唐太宗李世民开明的民族政策时,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的故事学生很感兴趣,可以让学生编演《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短剧,教师可为学生找一些素材,提供了一些创意以供参考。例如:松赞干布派使者禄东赞到唐朝求亲,为了说服唐太宗同意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禄东赞极力表达自己及吐蕃人对唐文化的仰慕,情急之下,他背诵起了唐诗。于是求亲大会变成了唐诗大比拼。这样的设计,学生肯定觉得新奇而有趣。当然学生当中肯定不乏有表演和编剧天赋的,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创作更好。让学生课下自由结组,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后,开始汇报演出。其实初中历史教材编写考虑到学生年龄特点,可读性很强,所以有很多历史事件可以让学生们来进行历史再加工。在排演节目中,不仅可以还原历史的本来生动面貌,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使他们认识到:历史并非遥不可及。

二、让历史生活化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所以,要使历史生活化,要可以看到,可以听到,可以感受,甚至可以触摸的。

(一)把历史“带入”生活

要使历史生活化,就是需要历史教师将抽象的历史知识具体化,从生活的角度挖掘教学内涵;要使历史生活化,可以通过情境的创设将学生置身于历史,与历史对话,并与现实相结合,拉近现实与历史的距离,通过现实更好的认识历史;要使历史生活化,还可以运用生活化的妙趣横生的教学语言,把史实通俗化,直观化。

比如讲《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课时,教师可以用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奥运会来引题:“8 月8 日奥运会开幕的那一天,也是奥运火炬传递的最后一天。火炬途径的首站就是——周口店猿人遗址公园。遗址公园内花团锦簇,树木葱郁,表演者们在舞台上再现的是北京猿人凿穴而居,击石取火的生活场景……”几句话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历史重新变得生动鲜活,充满了生活气息。

(二)挖掘生活中的历史

拉近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距离,需要为师者善于挖掘身边的人与事,巧加利用。我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在中华大地上,人民繁衍生息,留下很多活动遗迹。作为历史老师,首先要熟悉自己的家乡有什幺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遗迹,在教学中讲到相关内容时,信手拈来,从而使学生意识到历史就在身边。

比如作为廊坊人,可以大书特书发生在这块土地上的彪炳史册的重要历史事件——廊坊大捷。例如在讲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义和团运动时,可以去坐落在市文化艺术中心里的廊坊博物馆看一看,里面陈列着义和团战士勇战洋人时所使用的简陋武器,有战斗情景的三维动态演示。把这些拍成视频,上课时播放给学生观看,教师再补充介绍:1900 年6 月,八国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到达廊坊南落垡大铁桥时(位于今天武清与廊坊之间),铁路被义和团扒毁,铁路两侧的义和团战士2000 多人,手持大刀长矛向火车上的八国联军发起冲锋。清军与八国联军交火的地方在墩台村南、蔡庄、窦府村北旷野处,就是现在的爱民道立交桥西口南侧、菜豆庄村北。而这次战役的见证者——廊坊老火车站依然矗立在市区三角地。当学生全神贯注看着视频里熟悉的廊坊艺术中心,听着教师介绍着自己身边的一个个熟悉的地名、村名时,小眼睛里肯定满是自豪,“原来历史就在我们身边呀!”

三、让历史直观化

历史不能重演,这就决定了历史学科不能象自然学科那样重复试验,只能借助材料来想象、感悟、体验。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因素、感知能力来设计教学,以促进其直觉、想象、感悟与体验。学生也只有通过直觉、想象、感悟与体验,才能把一个陌生的、外在的、与己无关的遥远的历史学习对象变为熟悉的、可以感知的历史知识,才能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历史图景。

(一)以图说史

面对感知能力显着发展的初中生,历史图片以其直观、具象的特点是初中历史课堂不可或缺的。历史图片包括历史地图、历史照片、古迹遗迹图、实物图、历史图表等。历史地图以其特有的形式表示了人类历史活动特定的空间和进程,是对历史现象某种程度的动态反映。若要理解中国古代某一王朝的疆域、经济、文化等概况,与之相关的历史地图是最好的直观材料。历史照片是历史人物、现象、事件的瞬间定格和历史记录,是认识历史、追求真实的证据。文物、古迹遗址是人类活动留下的痕迹,是加深认识、理解历史的实物。历史图表是用数据变化、逻辑关系来解读历史现象的,是分析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不可缺少的方法与材料。实践证明,运用历史图片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拓展视野、加深历史知识理解,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以迹说史

历史遗迹是古代文明的结晶,能为我们从各个角度上提供极为丰富的研究资料。不仅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研究价值、更有很高历史价值。古代文明遗迹向我们提供了古代所有时期的文化、政治、制度、经济等信息。

比如半坡遗址,我们可以了解黄河流域居民六千多年前生产生活情况。他们会制作陶器,而且是漂亮的彩陶;他们使用磨制的工具种植农作物;住的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冬暖夏凉防风沙。比如长城,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奇迹。从先秦长城到明长城,从土夯石砌到石板青砖建筑,从防御匈奴等少数民族的军事防御建筑到连接边疆与内地的关系纽带,它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也见证着民族关系的变迁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构成。比如圆明园遗址,一处处残垣一块块断壁见证了当年的雍容华贵,也无声哭诉着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犯下的滔天罪行。残石无语,记载着一段国人无比伤心愤恨、落后而挨打的历史,警醒我辈莫忘历史,发奋自强。对于学生比较陌生的历史遗迹,我们在教学中要通过多媒体技术充分展示。运用得当,胜过老师的千言万语。

历史遗迹就是活生生的历史,对于学生身边的遗迹更要加以利用。比如在讲到北宋、辽与西夏的历史时,北宋初期,宋辽经常发生战争。战争在哪里打?学生对宋辽的边境不清楚。廊坊市境内永清、霸州、固安等县境内有古战道遗址,就是当年北宋用于抗拒辽国南侵而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其中保护最好的是永清县瓦屋辛庄战道遗址,已经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叫他们去身边的遗址去看一看,正式上课时,为其他同学介绍他们的所见所感。还可以让学生养成习惯,每逢假期外出旅游,看到当地的历史遗迹,都要留下图像资料,返校时和老师同学分享。

四、让历史科技化

在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的今天,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现代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

(一)科技促进多学科融合

促进学生历史学习方式的转变,加强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与技能进行综合探究的能力。多媒体技术可以节省时间,扩大课程的容量,使跨学科教学成为可能。

比如讲授中国现代史《海峡两岸的交往》时,课前先播放一首由着名艺术家陈铎朗诵的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诗歌《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MV播放着台湾的山水画面,陈铎老师充满磁性的声音伴随着音乐缓缓响起,孩子们的心一下子被诗歌之美、诗人的乡情之深攫住。于是自然而然的跟随着老师进入新课学习。

(二)小游戏带来历史学习大兴趣

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知识比较简单,最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此时利用多媒体恰好可以实现这一点。比如可以在每节课结束之前,玩一个答题的小游戏。两组同学PK, 同一时间内答题正确率高的即为获胜方。在游戏中掌握了历史知识,培养了竞争意识,提升了学习兴趣。

五、结语

历史之所以为历史,在于其留给人有血有肉的回忆和启迪。作为历史教师的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与时俱进,发挥历史应有的育人功能,让学生在感同身受中得到家国情怀的教育。作为历史教师更要不断探索,不断挖掘历史的精彩,带着这些历史的精彩走进课堂,走“近”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