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于洋

引言

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部分教师缺乏语篇意识,具体表现为“零敲碎打”、各个击破、机械操练;教学模态不够丰富,忽略了对词汇意义的整体理解;割裂了词汇之间的联系,造成学生所获取的语言概念不完整;缺乏有意义的语言材料和生活化情境的支撑;没有挖掘词汇的内涵,也没有激活学生的思维,很难让其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此情形下,学生的词汇学习效率低,且语用能力难以得到提高。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应树立语篇意识,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由词串篇”。

在多模态话语时代,交际的模态不局限于语言和一些与语言相关的非语言模态,而是扩大为多种模态,包括图像、音乐、空间布局、投影、网络等。多模态教学指教师在教学中借助声音、图像、动作等媒介,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协同运作,以便强化记忆,提高效率。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语篇意识的指引下,将多模态教学方式引入词汇教学,利用图片、故事、歌曲等创设生活化情境,让知识点“活”起来(张德禄2010),促使学生听觉、视觉、触觉等感官协同运作,整体感知和理解语言,从而实现学以致用。下面,结合教学实例,就基于语篇意识的多模态小学英语情境化词汇教学策略展开探究。

一、创设故事情境,让词汇鲜活起来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语言能力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教育部2022)。在语篇意识的指引下,教师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要注重通过多模态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说、能说、会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中进行有意义的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提升语言能力。

(一)借助教材插图创设故事情境

在初次教学PEP 小学《英语》五年级(下)Unit 4 When is the art show? Part A Let’s learn 时,教师按照一贯的做法,简单地呈现词汇卡片,让学生跟读。课堂上,虽然教师竭力确保带读的语音地道,但是学生的跟读有气无力,教师的教学热情也受到很大的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课后,教师反思:这种常规的教学方式虽然操练量大,但是无法激发兴趣,导致学生的学习始终是被动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效果自然不好。如果能将新词汇放在生动的故事情境中呈现出来,让学生在充满想象的空间学习词汇,掌握词义,效果可能完全不同。

经过以上思考,教师重构了教学设计,即根据教材插图情境,结合Part A Let’s talk 中筹备英语派对的话题开展词汇教学。教师说:“Hello,children!I have good news for you.”学生立即被吸引了,纷纷把目光投向教师。这时教师宣布:“We’ll have an English party next Tuesday! ”学生顿时欢呼起来:“Yeah!” 教师接着引导:“What can you do for the party,children?”学生的学习热情被点燃了,争先恐后地回答:

S1:I can dance.What about you?

S2:I can sing English songs.And you?

S3:I can play the pipa.What can you do?

S4:I can do kungfu.How about you?

S5:I’m helpful! I can draw cartoons.

T:Great! You’re helpful! Thank you!

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生动的插图,创设生活化情境,帮助学生建立教材前后知识之间的关联,激发其学习的兴趣、热情和积极性。

在本堂课中,教师将插图中几个孤立的词汇通过“筹备英语派对”话题整合起来,使其更加鲜活。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争先恐后地进行语言输出,对词汇既加深了理解,又加深了记忆,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重构后的教学设计降低了学习难度,让学生的学习热情持续高涨,优化了学习效果。

(二)借助视频创设故事情境

词汇教学不能拘泥于课文,而要关注词汇在不同情境中的运用,以拓展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一则则故事就是一个个“词汇王国”。学生可以在具体的故事情境中体验并运用语言,其乐无穷。

例如,在讲授PEP 小学《英语》四年级(上)Unit 3 My friendsPart B Let’s learn 时,教师引导学生观看小蚂蚁觅食的3D 故事视频,并介绍:“The ants are hungry.They are looking for food.”有的蚂蚁尝果汁“Ah,sweet! It’s too sweet.I like it.”,有的蚂蚁尝蕃茄“Mm,fresh! It’s too fresh.”,有的蚂蚁尝面包“Oh.It’delicious.It’s too delicious.”,有的蚂蚁尝热汤“Ah.It’s hot.It’s hot.”,还有的蚂蚁尝牛奶“Mm.It’s healthy.It’s healthy.”小蚂蚁们吃完后开心地回家,说道:“We are full.We are so happy.Let’s go home.”3D 故事视频的视觉冲击力强,小蚂蚁品尝食物时的表情牢牢地吸引了学生。学生聚精会神地观看,仿佛那些食物的味道就逗留在自己的舌尖。接下来,教师用课件呈现故事文本,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故事内容,逐步加深对新词汇的理解。

在课堂的最后,教师布置一项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开放性作业——写日记(先句子后语篇)。

Diary

eg.The apple is sweet.I like tomatoes,they are fresh.

Today I have too much food.

The _________ is __________.

I like __________,it’s _________.

The _________ are _________.

I like __________,they’re __________.

I don’t like ________,because it’s _________.

I don’t like ________,because they’re ________.

I am so happy.

在学生通过生动的故事情境掌握词汇后,教师让他们尝试运用所学词汇表达食物的味道,做到词不离句,然后将句子运用到日记中,培养语用能力,做到句不离篇。

学生在操练“词汇—句子—日记”的过程中,运用听觉、视觉等感官,让语言输出像“滚雪球”般越“滚”越大,提升了语用能力。另外,由于学习水平存在差异,学生可以根据拓展的故事完成日记,也可以根据生活中自己喜爱的食物及其味道完成日记。这样的作业设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摘到桃子”,在付出努力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二、创设思维情境,让词汇连贯起来

《课程标准》指出,思维品质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有助于其对事物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教育部2022)。图形比纯文字更易于触发广泛的联想,从而有利于创造性思维活动的产生和记忆能力的提高(吉桂凤2015)。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主题,借助思维导图,创设思维情境,引导学生构建词汇网络,形成系统思维,从而培养其思维品质。

掌握大量的新词汇对小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因此,在新授课上,教师基于教学主题,创设思维情境,引导学生围绕关键词绘制思维导图,以新词汇为中心词向外发散,联想已掌握的词汇,找出新、旧词汇之间的联系,把相关知识点串联起来,用语篇输出。比如,在讲授PEP 小学《英语》五年级(下)Unit 2 My favourite seasonPart B Let’s learn 时,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单元主题Season 绘制思维导图,学习词汇。

首先,复习导入,操练目的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由对话,进入学习状态。

T: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

S1:Spring.

T:Why?

S1:It’s warm.

S2:It’s green.

T:What do you do in spring?

S1:I often go on a picnic.

教师边和学生对话边绘制思维导图(见图1)。

图1

所绘制的思维导图由三部分组成:主题“Season”、问题“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和根据学生回答的追问“Why?”。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在关键词spring 和词汇warm、green、go on a picnic、plant flowers、fly kites 等之间建立关联,使他们一目了然。

课前自由对话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简要回顾Part A 的内容,复习已学的季节词汇及各个季节的特征,联系实际进一步拓展相关季节活动,建构词汇体系。在复习过程中,把本课的重点句子“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提炼出来,自然、顺畅地从复习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兴趣盎然。

其次,建构网络,整体呈现词块。学习的过程即建立一个网络,并不断向网络增添新内容的过程。为了在众多的词汇之间建立一种联系,将它们联成一体,促进词汇之间的正迁移,教师将这些词汇分别归类为春、夏、秋、冬四季活动,利用思维导图(见图2)作“支架”,以season 为中心词,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生活实际,讨论季节活动,帮助其形成词汇网络。同时,思维导图的色彩与图形模态的刺激,使枯燥、乏味的英语词汇学习变得有趣,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形成有效的词汇学习策略。

图2

最后,整合资源,活化语用能力。把说话的机会留给学生,尽量让他们多说。只有通过生活化的语言实践活动,才有可能逐步内化在操练活动中形成的初步语言技能,从而上升为真正的语言运用能力。学生根据思维导图,结合生活体验,围绕话题“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以小组为单位,借助语言“支架”展开“头脑风暴”,说出更多季节活动,然后汇总信息,向全班同学汇报。教师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体验相结合,激发他们用英语交际的愿望。学生的回答精彩纷呈,生成了大量新内容(见下页图3),他们的认知结构得到了优化,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同时,为句、篇的学习和运用奠定了基础。

图3

三、创设音乐情境,让词汇学习欢快起来

《课程标准》指出,文化意识体现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教育部2022)。学习除了主要依靠有意识记忆外,还有必要巧妙地运用无意识记忆使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朱纯1994)。英语歌曲在课堂中正好能起到这样的作用。歌曲是语言的一种表达形式。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将词汇巧妙、合理地融入英语歌曲的歌词,形成语篇,从而创设音乐情境,促使学生迁移运用所学知识,同时,让词汇学习欢快起来。

(一)迁移歌词突破难点

英语歌曲深受小学生的喜爱,不管会唱不会唱,他们都愿意唱,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背词汇是令学生头疼的一件事。对于四会词汇,如果让学生枯燥乏味地反复抄写,就容易使其产生厌学和抗拒心理,影响学习效果。

教材中的英语歌词蕴含丰富的词汇,教师要把英语词汇教学和歌曲结合起来,把教学中的重点词汇迁移至英语歌词中,让学生在欢快歌唱的过程中逐步突破重点,巩固知识点,全身心地体验通过英语歌曲学习英语的成功和快乐。比如,在学生学习了PEP 小学《英语》四年级(上)Unit 5 Dinner’s readyPart B Let’s sing 的What would you like?后,教师组织他们运用所学词汇改编歌词进行吟唱,如:

S1:What would you like?

I’d like some chicken.

I’d like some chicken.

Put it on my dish.

S2:What would you like?

I’d like some vegetables.

I’d like some vegetables.

Put them on my dish.

歌曲的主题是“What would you like?”。伴着欢快的旋律,学生脑海中浮现出自己爱吃的美味佳肴,于是教师趁热打铁,用课件呈现令人垂涎欲滴的食物。在旋律和食物的刺激下,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一段段新歌词脱口而出,词不离句,难点词汇如chicken、vegetables 等在潜移默化中印入其脑海。迁移歌词后的歌曲依旧连贯流畅,学生在有意义的歌曲中突破难点词汇,提高了记忆词汇的效率。

(二)自编歌谣操练词汇

小学生好动、好表演,结构简单、形式活泼、节奏明快、韵律优美的英语歌谣倍受他们的青睐。英语歌谣把词汇教学和歌谣结合起来,具有趣味性,能使学生沉浸其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说英语,记忆得更持久。教材中提供了许多歌谣资源。教师可以根据教材自编简洁、明快的歌谣,让学生唱起来,动起来,演起来,增强其学习兴趣,促进其多感官参与,提高其词汇学习效率。比如,在讲授PEP 小学《英语》五年级(下)Unit 5 Whose dog is it? Part B Let’s Learn 时,教师根据教材插图中可爱的小动物自编以下歌谣。

Climbing,climbing,the dog is climbing.

Drinking,drinking,the dog is drinking.

Eating,eating,the dog is eating.

Playing,playing,the rabbits are playing.

Jumping,jumping,the rabbits are jumping.

Sleeping,sleeping,the rabbits are sleeping.

So cute!

这样,把词汇放在通俗易懂、妙趣横生的歌谣短句里理解、识记,很受学生欢迎。朗朗上口的歌谣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一边学唱歌谣,一边配合身体语言模仿小狗爬、喝水、啃骨头,模仿兔子跳、玩耍、睡觉等动作,其乐融融。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被充分调动,积极投入词汇练习,既提高了词汇的记忆效果,又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和听力。课后,学生还饶有兴致地继续哼唱歌谣,歌声一直在教室中回荡。

结语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为提高词汇教学实效,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可以尝试在语篇意识指导下,结合生活经验,由词及篇,运用多模态手段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感受到英语本身特有的生活化气息,使英语课堂灵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