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建芳

(江苏省宜兴市人民医院 宜兴 214200)

肿瘤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是任何单一手段的局部治疗均难以彻底治愈的一类难治性疾病。本人在临床工作中,非常关注肿瘤病人在术后,放、化疗后如何早日康复的问题,并尝试用经方调治这类病人,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现介绍如下。

1 病案举例

病例1.胃癌术后并发肠梗阻。2012年11月6日初诊。患者钟某,男,58岁,本院外科住院病人。身高1.73cm,体重48.5kg,2012年5月胃癌手术切除肿瘤,第2次化疗因不能耐受而终止,至11月初曾因屡发肠梗阻而六度住院治疗。本次住院已第6天,西医治疗未能解决主要问题,遂要求中医会诊。刻下患者腹胀腹痛,脘腹压痛拒按,嗳气不出,消瘦乏力,面色萎黄,肌肤甲错,难以入睡。术后数月来,不敢多食,稍有不慎即发生肠梗阻,患者痛不欲生。舌苔厚白,脉软弦。B超示:胆囊体积增大,胆囊内沉积物(胆囊大小113mm×29mm,体积增大,壁毛,胆汁透声差,囊底部可见细密光点聚集),腹腔积液。治拟大柴朴汤理气通便。处方:柴胡18g,制大黄6g,炒枳壳18g,姜半夏12g,黄芩10g,白芍10g,生姜9g,大枣20g,厚朴15g,苏梗10g,茯苓10g。7剂。

二诊:2012年11月15日,药后感觉舒适,脘腹痛除,矢气增多,大便已畅,夜寐改善,饮食恢复,舌脉如前。当时B超示:肝、胆、胰、脾未见明显异常,腹腔积液。胆囊大小66mm×25mm,形态正常,壁光滑,胆汁透声佳,其内未见明显异常回声。患者甚为高兴,准备出院,仍要求中药治疗。考虑患者整体情况差,而中药治疗既要改善体质状况,又要保持肠胃系统通畅,预防肠梗阻再发。遂处薯蓣丸加减方和大柴朴汤各7剂交替使用。

处方1.薯蓣丸加减方:山药20g,党参10g,白术10g,茯苓10g,甘草6g,当归10g,川芎12g,白芍10g,生地10g,麦冬10g,大枣20g,柴胡6g,桂枝12g,干姜6g,防风6g,杏仁10g,桔梗6g,阿胶3g,炒麦芽10g,神曲10g,厚朴12g。

处方2.大柴朴汤同初诊方。

三诊:2012年12月11日。面色较前润泽,食欲增,精神佳,体重略增,患者说,自服中药以来这1个多月,是术后半年来最轻快的日子,想吃什么能吃什么,整体感觉好多了,嘱患者少吃多餐,常吃红烧至烂的猪爪、鸡爪等富含胶质的食物,以增加营养。仍以原方各7剂交替使用。

四诊:2013年1月9日。近2月来,未发生肠梗阻,曾经有一次饮食不慎,过食烧饼和红薯,出现脘腹胀痛,立即服大柴朴汤,腹部症状消除。原薯蓣丸加减方14剂,大柴朴汤7剂。服法稍作调整,2天薯蓣丸加减方,1天大柴朴汤。

五诊和六诊分别于2013年1月31日及3月5日,整体情况继续好转,食欲正常,除了腰痛以外,无特殊不适,建议患者除了中药调治外,再到肿瘤科门诊就诊。处方1:薯蓣丸加减方,日1剂,常服;另备处方2,大柴朴汤,一旦腹部不适即可服用。

按:本案为胃癌术后,患者身体羸瘦,体质虚弱,5个多月中先是手术创伤,后2次化疗,6次肠梗阻,长期进食受限,消化系统和机体整体情况极差,此时选用大柴朴汤改善消化系统功能,此案的意外收获是泥沙样的胆结石被排出,胆囊炎消除,继而及时加用薯蓣丸扶正祛邪,并加厚朴、枳壳、炒麦芽以理气助运,因本院药房无白蔹和大豆黄卷,故去之而加用炒麦芽,脘腹胀或反流者加厚朴、枳壳,方虽平淡,但疗效可靠。经方的疗效不得不令人惊叹。薯蓣丸是《金匮要略》中用于“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的方剂,是古代的强壮剂,理虚方。适用于以消瘦、神疲乏力,贫血为特征的慢性疾病,应用的疗程当论年月计,必须使病人安心休养,不求急功,但缓图胃气来复。此方为调理体质方而非对病方。用薯蓣丸时常改丸为汤,治疗期间病情稳定后也可做丸药或膏滋药服用,坚持服用薯蓣丸多能明显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及修复能力,提升虚劳百损体质,整体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病例2.膀胱癌术后。2012年7月18日初诊,曹某,女,79岁,本院老干部病区住院病人。1997年膀胱癌初发,术后化疗,2004年第1次复发,现为第2次复发,先行手术切除,后膀胱灌注化疗,出现尿频尿急,24小时40多次小便,小腹胀,大便日7次,后重感,尿细菌培养曾阳性,已经过抗菌治疗,尿培养已阴性。舌红,脉有歇止。处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四逆散合栀子柏皮汤:柴胡12g,黄芩10g,姜半夏12g,党参10g,桂枝12g,茯苓10g,制大黄6g,生龙牡各30g,大枣20g,枳壳12g,白芍10g,甘草6g,栀子10g,黄柏10g。7剂。以后每周复诊1次,至9月26日,24小时尿次逐渐减少至12次,夜尿1-2次。因患者消瘦乏力,皮肤干枯,有脑梗史、冠心病史,脉结代,考虑还须调体质,遂改方,处以炙甘草汤加味:炙甘草6g,党参10g,桂枝12g,生姜6g,麦冬20g,生地20g,大枣20g,阿胶3g,火麻仁10g,丹参10g。此后一直用本方加减调理,现在患者能生活自理,还要照顾多病体弱的老伴,每月1次的化疗过程中,再未出现尿频现象。

按:《伤寒论》107条:“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318条:“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四逆散主之。”本案术后化疗出现的小便不利为主之症,可以认为是柴胡加龙牡汤和四逆散的适应症,栀子柏皮汤可清利下焦湿热,本案患者经合方调治奏效。炙甘草汤在古代是止血强壮营养方,有止血,改善贫血状态,纠正营养不良,增加体重等效果,常作为调理体质方,针对身体的“炙甘草汤体质”状态,多见于大病、大出血后或营养不良,或极度疲劳者,或肿瘤患者经过手术,放化疗以后,患者此时精神萎靡,体重下降,身心憔悴,有明显动悸感,并可伴有早搏、房颤,羸瘦憔悴者可重用麦冬;心悸、动则气短,食欲不振明显时,常加龙骨、牡蛎和山药;头晕眼花或虚喘者常加山茱萸、五味子;消瘦乏力者加天冬、枸杞子;伴恶心呕吐加姜半夏、砂仁。本案患者之尿频尿急可看作是小便不利,用柴胡加龙牡汤合四递散合栀子柏皮汤,缓解后即根据患者消瘦,数年来3次手术数十次化疗,伴心血管疾病、脉结代等炙甘草汤方证转炙甘草汤调理,此后8个多月的化疗间歇期一直坚持此方加减调治,从未发生过类似情况,整体情况良好。

病例3.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化疗期。2011年3月3日初诊,患者,女,61岁,本院血液科住院病人。患者自去年底确诊AML,现为第6次化疗,血象指标均低,刻下最难受的是自汗盗汗,面色苍白,面有浮肿貌,但下肢无肿,头晕乏力,寐欠安,时心悸,腹胀纳少,二便尚调,前几天曾感冒,寒热已退,无咳嗽,舌暗淡偏胖、苔薄白,脉细。处以太和汤:柴胡12g,黄芩10g,姜半夏12g,党参10g,甘草6g,生姜6g,大枣20g,桂枝12g,猪苓10g,茯苓20g,泽泻20g,白术20g,当归10g,白芍20g,川芎15g,厚朴10g,苏梗10g,枳壳10g,生黄芪30g,生龙牡各30g。以后患者每次住院化疗后均按此方加减调治。至今年5月初,此案患者如此治疗已坚持2年多,患者反馈,自从服中药以来,以往常感冒的现象极少出现,多汗就未出现过,即使有也是少量出汗,服中药后就很快解除,而且化疗后血象止跌上升的时间也快。患者体重不减,偏丰满,精神佳,生活质量一如常人。

按:本案白血病化疗频繁,开始常感冒,自觉症状多,自服太和汤调理后,不仅感冒极少发生,而且体内蓄水状态得以调整改善,心悸多汗,疲乏失眠均轻度出现以至完全消失。

2 体会

(1)恶性肿瘤不是绝症而是慢性病。对于恶性血液病和肿瘤患者术后调治,应当强调重视精神不垮,胃口不倒,体重不减,这对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和身体的康复大有裨益。在经方中常选用薯蓣丸、炙甘草汤、太和汤等,这些方剂虽然无直接抑杀癌细胞的功效,但留人治病是整体的调人的治法,对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配合并支撑完成放化疗共御癌瘤确有明显效果。

(2)薯蓣丸可用作强壮剂,主治以消瘦,神疲乏力,头晕眼花,多伴有心悸气短,食欲不振,大便不成形,容易反复感冒等不适。这种体质状态现代多见于恶性肿瘤手术,放化疗后,慢性虚损性疾病,如血液系统疾病、结核、慢性肝病、慢性胃肠病、慢性肾病、年老体虚、虚人复感等病症中。

(3)经方医学的着眼点是人,体质是病的存在根本。对体质状态不佳,身体羸弱的患者,其身体状态即是诊治疾病的客观依据。体质辨证常不治其“病”,但治其“人”,而随着患者体质整体改善,发生在人体身上的这些病也逐渐好转起来。体质的改善带来身体抗病力、修复力的明显提升。综合数年来临床观察,可以得出炙甘草汤是极度消瘦、贫血、肿瘤恶液质状态时的良好营养方。临床以食道癌、胃癌、肝癌、肺癌应用较多。且以羸瘦、憔悴、贫血、大便干结难解伴动悸感最为有效。

(4)恶性血液病和一些肿瘤患者,随着病情的发展,经过化疗、移植、放疗或手术等治疗后,常会出现精神情绪不畅,腹胀,食欲不振,水液代谢紊乱及免疫功能低下等典型太和汤体质状态。小柴胡汤合五苓散当归芍药散有调节免疫功能,同时有通阳祛湿利尿,健脾益气养血作用,加用枳壳、厚朴、苏梗,又含四逆散、半夏厚朴汤之意,对于精神情绪不畅,具有调畅气机的作用。故在这段时间内运用本方常可取得较好疗效,而这种状况多发生在西医治疗期间和放化疗初期,一般持续半年到1年左右,而后可转为其他如薯蓣丸、附子理中汤、炙甘草汤等方证。

(5)太和汤是经方小柴胡汤和五苓散、当归芍药散加枳壳、厚朴、苏梗而成,经方合方方证不完全等同数方原来主治病脉证的机械叠加。人是一个有动的整体,经方合方的基础在于其存在着的内在病理基础。

[1]黄煌.黄煌经方使用手册[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