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永静/文

新医改不断深化,公立医院面临着内外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竞争压力显着增大,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既是时代发展趋势,又是公立医院内部发展现实需要,既可以优化内部资源配置,达成战略目标,又能提升公立医院整体竞争力。但是目前很多公立医院在推进全面预算管理时,仍面临着一些困境和不足,造成预算管理实施效率、质量不佳,阻碍了公立医院高质量的发展。 因此,公立医院为了提高综合实力、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将全面预算提高到战略层面实施,采取一系列的策略和方法,将其主动落于实处,提升公立医院公共服务质量。

自2009 年深化医改以来,我国出台了多个文件和规范要求公立医院严格落实预算管理,如《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实施办法》等,给予公立医院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提供了指导,以便于规范公立医院收支运行,强化预算约束,提高资金和资源使用效率。 但是就现实情况来看,在很多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实施中,过多局限于理论知识层面,在具体实操中仍有待强化,与实际匹配度较低,不能发挥全面预算管理计划、预测、控制等效用。 因此,公立医院为实现战略目标、构筑医院核心竞争力,需尤为注重全面预算管理,剖析实践中的问题,深究各类问题的形成原因,有针对性提出解决策略和方法,保证预算管理实施到位。

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基本概述

全面预算管理主要是根据公立医院发展整体战略目标,科学、合理地确定年度财务收支计划,以内部现金流为重点,逐层拆分相关指标,对各部门下达目标,以一系列的预算、控制、协调等为内容,始终将各部门目标与医院战略目标紧密关联,对各科室、各部门分工负责的经营活动做好全生命周期管控。 按照全面预算管理内容可将其划分为医疗业务预算、资本预算和财务预算三大部分。

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意义

全面预算管理既关系着公立医院日常良好运营,又能够更好地提升公立医院运营效率,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公立医院落实全面预算管理,其具体实践意义体现在两方面。

首先,保证资源合理分配。 公立医院具有一定的公益性,为了提供最佳的医疗服务,需大量的资源做支撑,通过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将公立医院的业务、资金、人才、物资等有限资源进行整合、分配、考核及控制,保证各类资源都用于实处,杜绝资源低效使用或浪费,提高医院资源使用效率。

其次,实现各科室、各部门协调沟通,明确责任分工。 以目标为导向的全面预算管理,在对公立医院各方面进行系统性、综合性评价的前提下,以目标代表医院整体的最佳运行方案,使各科室、各部门都准确了解和掌握本部门在工作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梳理本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做好沟通和协调,形成通力支持全面预算实施,从而达成既定目标。

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中的问题分析

预算编制不够科学、透明

全面预算编制是否科学、合理、符合实际,影响着公立医院预算执行的成效,但实际上很多公立医院在全面预算编制中,还存在着一些漏洞,造成预算编制精准性、科学性有待提升。

一是全面预算编制内容不完善。 一方面,在公立医院预算管理过程中,十分注重经济性预算指标,忽视经济性以外的预算指标。 另一方面,很多公立医院在编制资金预算时,缺少对采购预算、成本预算和资本预算的编制,造成预算编制内容不完整、不全面。

二是预算编制方法单一、滞后。 很多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编制过多地依附传统方法,如固定预算法、增量预算法,这种方法虽然便捷且简单, 但是过多地依赖历史数据,没有更多地考虑公立医院未来的实际,造成预算编制内容缺少弹性,使得预算编制精准性有待提升,极大可能造成预算编制与执行相互脱节。

预算执行监督控制不到位

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监督控制主要包含预算执行情况的监测和控制。 强化预算执行监督,可以找出预算执行中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以达成预算目标。 事实上,许多公立医院在预算执行监督方面不到位,还需要进一步强化。

第一,许多公立医院还未设定独立、专门的监督岗位或配置监督人员,不能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动态的、全方位的监督,无法找出预算执行中的问题,以便及时纠偏和调整,造成预算执行刚性不足,弱化了预算执行监督力度。

第二,一些公立医院缺少相适配的监督机制,造成监督人员履职过程中,缺少完善的监督制度作支撑,影响监督工作顺利开展,致使预算执行监督流于形式。

第三,还有部分公立医院预算执行监督范围较为局限,且监督手段较为滞后。 这些公立医院在实施监督中往往局限于预算执行监督,忽视了预算调整监督、预算反馈监督等;同时,在推进预算执行监督中仅强调局部监督,忽视全局监督,注重专项监督,忽视日常监督,无法全面发挥监督的效用。

忽视预算分析和调整

许多公立医院在全面预算管理中,全面预算分析和调整不到位,致使全面预算执行不到位。

第一,忽视预算执行分析。 不少公立医院预算执行过程中,未能建立相适配的分析制度,也没有选取科学的预算执行分析方法,致使预算管理委员会无法定期召开预算执行分析会议,也就无法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剖析,难以确定预算执行差异金额及原因,不能第一时间纠正和改进,使预算执行分析不全面、不深入。

第二,预算执行调整不到位。 公立医院下达执行的预算一般不进行调整,但面临市场环境变化、国家政策变化时,原本的预算编制基础将不符合实际,只有进行预算调整,才能满足现实要求。 但是,部分公立医院预算执行调整中,尚未遵循预算执行调整程序、原则和要求,造成预算执行调整不合法、不合规,致使预算执行成效不理想。

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滞后

信息化、数字化将成为当前发展的主潮流,通过调查分析,很多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滞后,与实际偏差过大。

一是未能提供充足的建设资金。 目前不少公立医院内部经费有限,很多管理层、职工认为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和人力,以及增加本岗位的工作量,思想认识和重视度不够,无法设定专项的资金库,不能高效支持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和运行,难以提升预算管理效率及质量。

二是预算管理软件较为滞后。 很多公立医院预算管理软件较为滞后,主要是直接套用优秀单位的软件,未能主动结合本医院实际情况,灵活改进和优化预算管理软件,致使其实际使用的预算管理软件缺少适用性、可操作性,无法实现多元化的功能,如在线监控、预算分析、决策支持等。

三是缺少专业的操作人员。 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完成后,投入正式运行中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才能获取良好的成效。 但是,由于一些公立医院未能注重优秀、复合型人才培训和引进,造成现有人员无法高效、便捷地操作预算软件,可能产生预算软件操作不合法、不合规现象,影响了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效果。

预算绩效管理流于形式

为推进公立医院精益管理,持续增强职工预算管理意识,公立医院务必注重预算绩效管理,实现预算管理闭环控制,激发全员配合度、支持度,才能帮助公立医院高质量地发展。 但是,目前,许多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流于形式,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是预算绩效考核程序不规范、指标不科学。 很多公立医院预算绩效考核时,未能将其交由预算管理办公室全权负责,没有遵循科学、高效、明了的预算绩效考核程序,并且在设定预算绩效考核指标时仍存在不科学、不合理的现象,难以评估各科室、各职工预算执行情况,无法保证各科室、各职工拥有主人翁意识参与预算实施。

二是忽视预算执行情况考核与奖惩联动。 许多公立医院各科室未能全面、深入地审核科室收支,无法执行科室预算,不能对各科室预算执行情况根据相关内容做好奖惩。 不同科室在具体实操中,如果遇见一些特殊情况产生超支,不能将超支原因主动反馈到预算管理委员会,不能切实做到奖惩分明。

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优化建议和方法

保证预算编制科学、透明

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的第一环节,保证预算编制科学、透明,与实际高度契合,才能为预算执行提供导向。

一是完善预算编制内容。 按照预算管理体系确定的收支范围,预算包含收入预算、业务活动费用预算、单位管理费用预算、资本性投资预算等,在正式编制过程中,公立医院要将全部的预算编制内容做好归集,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完成编制,切实提升预算编制精准性、科学性。

二是合理选取预算编制方法。 公立医院各科室、各部门预算的编制以“零基预算法”为基础,采取综合的方法编制年度预算,即充分考虑上年度的预算执行情况,又要科学地测算计划年度内各项工作对本科室、本部门的影响程度,确定每项工作可能提供的收入或需要安排的支出数量,统筹安排预算。 预算编制过程中若统一下达的预算编制方法,应按照一致的方法完成预算编制。

确保预算执行监督到位

公立医院预算一经通过审核下达,各科室、各部门要从全局层面进行实施,将预算指标逐层拆分,分别从横向、纵向进行落实。 在这一环节中,公立医院须注重预算执行监督,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公立医院需要设定预算执行监督岗位或专职人员,主要全职负责预算执行监督工作,对预算执行全流程、全过程进行监督,快速找出其中的漏洞和不足,有针对性地改进和优化,保证预算执行到位。

二是公立医院应根据预算执行基本要求和规范,建立预算执行监督机制,使得预算执行监督工作拥有严密、完善的制度支持,尤其是一些重大预算项目和内容,将密切跟踪其实施进度和完成情况,实施严格、完整的监控,强化预算执行刚性。

三是公立医院还要扩展预算执行监督范围,创新预算监督手段和方法。 在强调专项监督的同时,还应做好日常监督,关注局部监督的同时强化全局监督,充分发挥预算执行监督效用。

注重预算分析和调整

公立医院在全面预算管理中,还需要注重预算执行分析、预算执行调整,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订一系列的策略和方法,将其贯彻到位。

一方面,强化预算执行分析。 公立医院各职能部门要加强与医院相关部门的沟通和交流,保证相关业务预算执行情况能够相互监督、核对一致。 同时,应用有关财务、业务、市场等方面的信息资料,分别从定量、定性方面分析预算执行现状、发展主趋和存在问题,对预算执行差异,客观分析产生的主要原因,及时提出解决措施和方法。 预算管理委员会要结合现实状况,使用比率分析、比较分析、因素分析等方法监控预算执行状况,主动向管理层反馈执行差异及其对公立医院预算目标产生的影响,定期组织预算执行分析专题会议,全面通报预算执行情况,研究预算执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有效做好整改和优化。

另一方面,注重预算执行调整。 公立医院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受市场环境、国家法律法规政策重大变化影响时,要主动完成预算执行调整,严格遵循预算执行调整程序、要求和基本原则,保证预算执行调整合法合规,能够为预算执行提供指导。

强化预算信息化建设

公立医院加快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当前急需关注的课题,信息化能够将人工操作转变由系统处理,提升预算效率及质量。 为达成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目标,公立医院可采取以下三项措施。

一是设定专项资金库。 公立医院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预算信息化建设的优势和价值,并且在内部设置专项资金库,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为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加快各项活动顺利、有序地开展。

二是筛选先进的预算管理信息系统。 公立医院要参考和借鉴优秀单位的经验,通过市场调查和分析,充分考虑本医院实际要求,建立一套与自身高度契合的预算管理信息系统,以实现多元化的功能,如在线监督、预算分析、数据分析、数据比较、决策支持等。

三是培育专业化人才。 公立医院要想便捷、高效地操作预算软件,应根据各岗位实际要求,有针对性地培训专业化人才,保证专业人员具备较强的软件操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计算机更新能力等,辅助预算管理信息系统高效运行。

落实预算绩效考核管理

公立医院预算考核的目的是对上周期各科室、各部门预算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主动发现和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以保证预算高效完成。 为了顺利推进预算考核工作,公立医院务必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

一是优化预算考核程序,科学设置预算考核指标。 预算考核的具体工作应由公立医院内部预算管理办公室全权负责,各科室做好配合和支持,考核过程中应严格遵循工作程序,对预算的考核包括预算完成的情况,预算编制准确性与及时性等指标。

二是注重预算绩效考核与奖惩关联。 各科室须审核本科室收支,严格依照程序和制度执行科室预算,有效控制成本,对预算执行情况根据相关内容做好奖惩,切实做到奖惩分明。在年末考核时,科室剩余预算数额较大时,对于违反正常工作量标准而突击使用预算的科室,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

综上所述,随着医疗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公立医院为了创造价值、实现高质量发展,要积极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以科学配置有限的资源、有效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管理水平,更佳适应瞬息万变的环境。 因此,公立医院要自上而下形成通力,高度重视全面预算管理,主动分析这项工作中隐藏的风险,积极做好改进和优化,保证预算管理落实到位,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