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一柄宝剑,锋芒是磨出来的;一枚玉佩,光芒是磨出来的。磨—— 一个看似简单、机械、重复、枯燥的动作,却造就了世间许多美好精致的东西。实际上,教育就是这样一种磨炼,用各种手段,持之以恒地将璞玉雕琢成美玉。

齐白石属于“自磨”。传说他32岁时,在别人家画像,遇见一位从长沙来的“篆刻名家”,很多人慕名去求刻印。齐白石也拿了一方寿山石去请他刻名章。隔几天去取,那人把石头退回,说:“磨磨平,再拿来刻!”齐白石见章料光滑平整,并无需磨之处,但既然人家这幺说,也只好磨了再拿去。然而,那人看也没看,随手搁在一边。又过了几日去问,人家仍把石头扔还,说:“没有平,拿回去再磨磨!”齐白石看他倨傲得厉害,心想:何必为了一方印章,自讨没趣。气忿之下,把石料拿回,当夜用修脚刀把它刻了。

从此他不断向友人求教篆刻技艺。一次他向黎铁安请教:“我总刻不好,有什幺方法办呢?”铁安笑言:“南泉冲的楚石,有的是。你挑一担回家去,随刻随磨,你要刻满三四个点心盒,那就刻得好了。”齐觉得这虽是一句玩笑话,却也很有至理。于是打定主意,发愤学刻印章,从多磨多刻上下功夫。刻好,磨平,再刻,再磨,化石为泥,终使篆刻艺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学艺如此,做人也如此。晚清名臣左宗棠,一生坎坷,屡遭排挤,但他铁骨铮铮,以“带棺出征”的决绝,收疆土、办洋务、重海防,被誉为“晚清最后的脊梁”。 《清史稿》评价“宗棠为人多智略,内行甚笃,刚峻自天性”。左宗棠的名句“能受天磨真铁汉,不遭人嫉是庸才”,激励了很多人在逆境中奋起。

“天磨”则是成才的必经之路。孟子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他举的几个例子,舜、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哪一个不是这样呢?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文王拘而演《周易》;孔子厄而修《春秋》;屈原放逐,始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足,《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司马迁腐刑,乃显《史记》……古今中外,有大作为的人有几个不是磨出来的?

磨难是人生的宝贵财富,“天磨”其实就是“天助”。“盖事危则志锐,情苦则虑深,故能转祸为福也”。艰苦磨砺能铸就人的坚强意志和韧劲,百炼成钢。越是条件有限、环境艰苦、情况复杂、矛盾集中的地方,越能磨砺人,锻炼人。因此,教育就是要在磨炼中培养不畏艰险、攻坚克难的勇气,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志气,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锐气,让人生永葆锋芒、闪耀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