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外语课程是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文章以《新时代大学学术英语》系列教材为例,探索学术英语(EAP)思政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从教学素材主题和学术培养目标两个角度深挖思政元素,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将其融入基于主题的仿真项目研究。

【关键词】课程思政;学术英语;仿真项目

【作者简介】程爱群(1970- ),女,汉族,湖南益阳人,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与英语教学。

一、引言

自2020年5月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来,我国外语界人士从宏观到微观对外语课程思政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笔者在CNKI(中国知网)中输入主题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时间2016年至2021年,文献来源类别CSSCI、北大核心和SCI,共检索到24条相关文献,其他文献涉及思政的不计其数。黄国文等提出了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6要素即思路、目标、师资、教材、课堂、评估,强调外语课程思政价值引领的重要作用。蔡基刚谈及课程思政视角下大学英语教育的四个转向。也有学者从具体的教学环节进行探索。孙有中、肖琼等分析了以往教材编写中思政元素的不足,提出了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教材编写原则。徐锦芬认为“教学素材是课程教学的主要载体和依据”,探讨了高校外语课程教学素材思政的甄别,孔标探讨了在教师备课,课堂以及课后环节中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教学实例。刘正光等提出了通过重构教学内容、转变教学理念实现外语课程思政的思路。杨婧从具体教学主题,杨华从“外语讲述中国”的角度探讨课程思政的建构方式。以上研究多针对大学英语通识课程进行,也有相应教学实例的探索,而ESP 课程中思政元素的相关探索并不多见。《纲要》指出结合专业知识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根据《纲要》精神,学术英语必然也需要融入课程思政元素。

基于外语同仁的前期研究成果,本文拟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挖掘其思政元素,构建学术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二、学术英语教材的现状

《新时代大学学术英语》综合教程分上下册,各八个单元。每个单元共两篇阅读文章,所有文章均为国外作者所写,涉及食品科学,新技术等领域。文章均为议论文,有学术英语的语言特色,但有些文章的语言学术性还不够强。其中的global reading、close reading 都跟语言技能相关,critical thinking 涉及单元主题的深度思考。而写作任务几乎没有明显的思政元素(各单元详情如表1所示)。

三、学术英语教学内容思政元素的挖掘

从《新时代大学学术英语》的素材来看,基本没有涉及思政素材,学术英语(EAP)素材基本都是一般通识学术文章,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较深入的批判性思考。在目前形势下,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学术英语教学,的确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本文笔者从价值观重塑和特色思政项目入手创建特有的学术英语教学模式。

1.深挖文章主题,确立思政重点。一般来说,学术英语注重学生学术英语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主要依据,教材的作用显而易见,素材偏学术一些,思政元素的体现就不那幺明显了。徐锦芬认为素材应选用契合社会文化情境、反映正向价值观、引导学生批判性分析的优秀素材。还有学者强调作为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学素材会显性或隐性地塑造学生的思想,影响他们的价值取向。笔者发现,学术英语中会涉及一些通用学术英语阅读或写作目标,如理解和撰写研究报告,抓取报告中的核心信息,用学术语言表达观点。显然,不是所有的主题都隐性地嵌入思政元素,因此有必要认真研究各单元的主题,确认可以在教学的某些环节插入精心准备的思政素材,在锻炼学生学术英语听、说、读、写、译各项能力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下面笔者从《新时代大学学术英语》部分主题入手,分析各单元素材,进行思政素材的适当增补。

某单元主题为“Food Science”, 课文1 “Are potatoes now a cancer risk? ”和课文2 “Not all processed food are bad for you.”这两篇文章涉及食品科学领域的两个方面:烹饪方式和加工食品。其中的critical thinking涉及很多健康理念,需要学生用求真的态度去探究那些说法是否科学。这类主题和素材更适合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因此在这个单元没有引入思政元素。另一单元主题technology,两篇课文涉及互联网的将来和无人驾驶汽车。在学生从课文中领略到了新技术的神奇时,让其能通过课外阅读感受互联网和新技术这两项在中国近年来突飞猛进。此时,巧妙补充了关于特斯拉和中国的蔚来、小鹏汽车的文章。在阅读后写出一篇小论文,阐述在中国的无人驾驶这个技术靠什幺和特斯拉的技术抗衡。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而不是盲目崇拜国外的技术,让他们认识到我国的科研攻关成就,培养其民族自豪感。

据此,笔者考查了上册中的其他单元,“Identity”这个单元的口语部分插入纽约时报的一篇关于美国在疫情期间的表现的文章。要求阅后思考在疫情期间中国的应对方案,中国对其他国家提供的援助,学生有什幺想法?通过一个口语演讲话题“如何利用互联网中的新技术为中国争取很多的话语权”培养大家理性的思考能力,对国家的热爱。在阅读部分,补充了一篇美国唐人街华人的身份认同的文章,思考唐人街海外华人的身份认同等问题。主题是health的单元,课文涉及如何长寿,但长寿与否取决于人的态度,这时就巧妙地引入了变老这个话题,变老是否意味着停止追求?学生们讨论热烈,因此在这个环节适时补充了一个口语话题,How to get old gracefully? 布置学生广泛地查找资料,了解中国的两位学者袁隆平和许渊冲,讨论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特质,教会学生坚持和坚守。在本册中其他单元也补充了相应的阅读材料和思考题。这里就不赘述了。以上素材的增补都是为了“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和讨论,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提高思想觉悟”。下册的素材分别在导入、课文讲解、写作环节中引入思政任务,具体设想如表2所示。

2.补充研究类素材,关注探究价值观。在关注思政元素的同时,也不能忘记科学探索精神的培养,特别是学术英语这门课程的设置正是为了培养学生们基本的科研意识,使之能在专业英语学习之前熟知学术词汇的特征和范式。下面笔者从每个单元的主题分析入手,总结出哪些环节适合补充科学探索类素材,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

上册几个单元中,第一单元“food science”中可补充转基因食品的研究的相关素材,布置学生查阅相关论文,做一个文献综述。学生通过完成这一活动,学会了文献综述的写法,这对他们的学术之路是很关键的,因为文献综述能人了解某一课题的发展现状。下册的各个单元都适合布置类似的课题研究,在关注学术能力发展的同时,将思政元素融入其中,使之关注中国在教育、互联网、医学、社会学、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发展。教师根据以上主题补充相关素材,多数文章都有学术语言特点,有助于打开学生的阅读视野,培养其批判思维的能力。

3.创设仿真项目,融入思政元素。在学生自愿的情况下,分成小组,组员4-5人,开展仿真项目的研究。阶段1,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熟悉课本中的主题。学生通过抽签的方式选定每个组的课题。阶段2,小组讨论,确定好各自的研究课题,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提供及时的帮助:如何缩小研究范畴和体现问题意识?如何用探究精神解决问题?阶段3,开题报告的撰写,包括选题目的,文献综述,研究过程,拟达成的研究成果等等。文献综述是研究的关键,教师有必要进行具体的指导。阶段4,学生收集素材,开始基于这个项目的视频和PPT制作。阶段5,仿真项目的展示。

现以其中的一个组的成果为例说明仿真项目的实施(如表3)。

活动进行当天,要求全班同学在其他小组展示时对他们的表现作评价,包括语言表现力和内容的完成程度,并给每个人评分。教师在小组展示后,现场进行分析评价,包括各个环节中的优点以及值得改进的地方。

经过近三年的教学实践,根据学生的反思日志和其在随后的毕业论文中的表现,证明这一方法是可行的,学生已具备了基本的学术技能,他们善于观察解决实际问题,对中国文化有着高度的认同感,对中国的科技发展也有着强烈的自豪感。

四、学术英语思政教学模式的建立

学术英语因其教学目标的特殊性,在内容上思政元素体现得并不明显,但宽泛的主题还是比较适合教师挖掘其思政元素,但一切都要突显这门课的教育目标:那就是培养学生初步的学术阅读和写作意识,严谨、谨慎的语言风格是不能忽略的。为了贯彻《纲要》的课程思政的理念,教师需要充分理解教材中的主题要求,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认真筛选后,恰当地补充到教学的相关章节或环节中。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这一教学模式初步得到完善,从较少融入思政元素,到几乎每个课题都融入这一元素。学生喜欢上了探究我们国家亟需解决的问题,随后的反思更是证明了他们是一群有思想的青年。具体模式如图1所示:

五、结语

课程思政在当下的高校课程建设中已深入各个方面。课程思政理念在教师心中由知之甚少到亲身实践。但课程思政并不能在所有主题中实施,需针对不同的课型,在现有素材的基础上,科学地、理性地、自然地进行,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蔡基刚.课程思政视角下的大学英语通识教育四个转向:《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内涵探索[J].外语电化教学,2021(1):27-31.

[2]黄国文.《新时代明德大学英语》的多元大纲和潜在的教学法[J].中国外语,2021(3):17-24.

[3]黄国文,肖琼.外语课程思政建设六要素[J].中国外语,2021 (2):1,10-16.

[4]孔标.“大思政”格局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落实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6(3):17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