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浩 周婷婷 邱玉兴

【摘 要】 党的二十大开启了奋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点,我国高校已由规模式增长转向内涵驱动式发展,其显着的特征是高校经济业务活动呈现出日益多元化和复杂化的趋势,高校管理层担负的经济责任的内涵也随之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对促进廉政、保障高校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为了适应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需要,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触及的领域愈加广泛,对量化审计评价的需求日益急迫。面对这种形势,高校内部审计必须积极创新,探索审计新方法和新工具,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促进高校治理的现代化水平。文章运用AHP模型将专家意见、理论方法与量化研究相结合,构建出可量化的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高校; 内部经济责任审计; 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 F239.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23)21-0057-09

一、引言

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是指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对其二级单位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的鉴别和评价活动,其作为高校干部管理监督的重要制度安排,是促进权力规范运行,保障高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1]。自党的二十大确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以来,高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过程中的基础性和战略性支撑作用凸显。为了适应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我国高校已由规模式增长转向内涵驱动式发展,其显着的特征是高校经济业务活动呈现出日益多元化和复杂化的趋势,高校管理层担负的经济责任的内涵也随之发生着深刻的变化[2]。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在维护高校经济秩序、促进干部廉政建设、保障高校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3]。在此背景下,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能够全面反映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评价指标,并确保这些指标能够客观准确地反映高校发展的实际状况,是目前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迫切需要解决的一项课题。

二、构建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一)中国式现代化对高校内任审计工作的要求

高等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式现代化是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现代化。因此,高等教育现代化不仅是简单实现高校教学现代化的过程,还是一项由高校、政府、企业和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高等教育现代化治理体系。这决定了高校业务活动的多元性和复杂性,除了传统的招生教学和科研活动外,高校还涉及创新创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对外投资、社会服务等多个业务领域。这也使得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需要更全面、综合地考虑不同领域的指标[4],如何有效地收集、整合、分析这些数据,以形成全面的审计结论,是高校内审部门面临的一项挑战[5]。另外,高等教育现代化要求高校在社会服务方面也需承担更多责任,如开展科技支持、人才培训等。然而,这些社会服务往往难以量化,如何将其纳入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衡量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审计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问题。当下,经济责任审计中对于审计定性评价的规定相当完备,但在定量评价方面的研究还远远不够,在应用层面更是缺乏相应的实践。面对中国式现代化提出的新要求,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者必须在审计方法和工作模式上积极创新,探索出一套可量化的且适应高校发展现状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6]。

(二)完善高等教育现代化管理模式提升治理水平的需要

高校作为人才、教育、科技的交汇点,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起着支柱性作用。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交流合作等方面承担着多元化的职能,有必要通过专项审计明确各二级单位领导干部是否尽职尽责地履行工作,这既是高等教育现代化对高校中层领导干部的必然要求,也是完善高等教育管理模式、促进高校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需要在紧扣办学宗旨、遵循政策法规的基础上构建评价体系框架,明确各二级单位领导的责任主体地位,细化其履责内容与评价方式,进而发现问题、倒逼追责与整改,提升资产的效率效果,健全权力制衡与约束[7]。

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本质上是通过对各中层领导干部及其相关财、物的监督审查与评价,来提升高校内部治理水平的一种管理活动[8]。高校的内部治理重在人的管理,不但要求领导干部要自律自治,而且要求形成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制约、共治监督。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引入有助于优化高校各部门的资源整合,对干部履责、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管理决策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进而提升高校的内部治理水平。

三、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评价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是高校内部涉及履行经济职责的各二级部门和单位的党政负责人,这些部门既包括财务、资产管理等行政部门,也包括二级学院系部(科研)等单位。各部门在审计流程和审计报告格式上是一致的,但其各自的经济业务领域存在区别。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时,不同部门负责人的评价指标不可能一致。课题组认为院系是高校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承担着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高校核心功能,是高校主要经济业务活动的执行主体,院系领导经济责任的履行直接决定了高校资源的有效利用,对于高校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为此,本文将高校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作为蓝本,构建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其他部门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可在此基础上修正相应的指标和权重即可。

由于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受到高校属性、部门定位等多重因素影响,各院系也存在着不同级别的目标,整体呈现树状结构,因此使用AHP层次分析法来构建比较合适。AHP层次分析法,是通过征询专家意见确定关键指标及其影响因素,进而再通过同一层级间的要素两两比对量化分析的运筹学研究方法多用于构建指标评价体系,常被应用于战略决策等领域[9]。AHP层次分析法在构建高校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时主要分为四个步骤:第一,结合被审对象的实际情况构建多层次结构模型;第二,构建成对比较矩阵,进行因素的两两比较;第三,计算各层次指标的权值并做一致性检验;第四,完成层次总排序,开展组合一致性检验。

(二)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

院系领导经济责任评价指标的选取与高校治理密切相关。为保证经济责任审计取得实质性成果,必须确保评价指标价体系简单、有用、客观、可操作性强[10]。指标选取原则如下:

1.坚持纵向可比与横向可比相结合

所谓纵向可比是指现实状况和历史状况具有可比性,就是对被审计对象在不同的时间阶段履行的相同经济责任事项进行比较,纵向比较可以反映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方面的进步与不足。所谓横向可比是在同一时点的相同或相似的事物具有可比性,如对同为二级院系领导的被审计对象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比较。简单来说,就是要在横纵两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这样有利于激发领导干部的动能,强领导干部的责任感。

2.坚持定量和定性相结合

“定性”是指研究被调查者对被研究对象的看法,从而确定被研究对象的属性。就本文而言,“定性”包括收集高校各中层领导经济责任审计方面的各类支撑材料,开展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等活动,以此为基础来确定指标属性。“定量”是指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和统计,形成可测量的数据。就本文而言,“定量”就是将所收集的问卷数据和财务数据重新计算处理,从而将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量化的过程。只有将定量和定性相结合,才能保证评价指标体系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3.坚持全面性和重要性相结合

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一方面要做到应审尽审,全面审计;另一方面要在关注审计资源、风险和成本的基础上,关注重要审计事项。在构建经济责任评价指标时,同样要兼顾审计的全面性和重要性要求。分清哪些是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所必须履行的重大经济责任,厘清非责任事项,对于难以划分经济责任的事项不设立指标,以提高审计效率,避免不必要的审计风险。

4.兼顾经济性、效益性和效果性

对经济责任的评价往往要关注三性,即经济性(即产出相同时,投入最少)、效益性(投入相同时,产出最大)和效果性(即目标达成率),所以在设计经济绩效维度的指标时要兼顾产出指标、成本指标和目标责任指标的平衡。

(三)评价指标的确认

构建高校二级院系领导经济责任评价体系是本研究的目标,所以本文将“高校二级院系领导经济责任评价”作为“顶层指标”。“顶层指标”下设“基本层指标”。“基本层指标”是评价体系的核心指标,涵盖了经济责任评价的不同维度,其构建依据是《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教育部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以及各高校制定的中层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管理办法。“基本层指标”下设“修正层指标”。“修正层指标”是对“基本层指标”的进一步细化说明和修正。“修正层指标”是遵照纵向横向可比、定量定性相结合、全面性和重要性兼顾的原则,参考前人相关文献,结合新时代背景要求重新提炼而来。本评价体系初步设置36个指标,分别为1个“顶层指标”,5个“基本层指标”和29个“修正层指标”。

以上述指标为基础,课题组通过“问卷星”在线问卷系统向全国40所高校的审计从业人员推送了调查问卷40份,有效回收问卷40份,回收率100%。问卷题型分为指标型和背景调查型两种,背景调查问题用于调查摸底我国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现状。指标型问题用于收集相关评价指标的投票数,以确定指标的取舍。本研究主要的数据均源于指标型问题,并对指标型问题进行了投票数统计,投票结果如表1右侧得票数及占比。

表1中“修正层指标”的占比是该指标投票数占受访人数的百分比,百分比越高意味着此项指标的重要程度越高。

通过专家调查法,本研究确立以下指标筛选原则:

(1)投票率超过50%的指标项被认为是重要的而必须保留。

(2)与部分高校二级院系领导充分讨论后确定的指标认为是重要的而必须保留。

虽然修正层指标中,“教师人均科研经费获得率”“教师人均学术论文发表比率”“毕业生首次就业率”“教师职称晋升率”“教师进修培养人均经费”“决策效益”“人员经费支出比率”“教学业务支出比率”8项指标得票率均低于50%,但前6项指标是课题组与部分高校二级院系领导充分讨论后确定的指标,故而予以保留,“教学业务支出比率”和“人员经费支出比率”则予以剔除(在表1已通过“*”标注)。最终确定的指标个数为33个:1个“顶层指标”、5个“基本层指标”、27个“修正层指标”。

(四)评价指标的权重

1.构建AHP层次模型

本研究采用AHP层次分析模型来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根据表1所列的指标体系及编号,在明确“顶层指标”“基本层指标”“修正层指标”的基础上,构建AHP层次模型。

在AHP层次分析模型中需要对每一层的指标进行两两对比以判断彼此的重要程度关系。为了增强专家判断的准确度,在实务中通常采用“1—9比例标度法”作为指标重要性判断的工具,用1—9连续9个自然数标注某两个要素之间的相对重要程度,其中标度1、3、5、7、9分别表示“同等重要”“有点重要”“相当重要”“非常重要”和“极其重要”,数字越大重要程度越高,标度2、4、6、8则为相邻要素中间值。如要素i与要素j相比,若i相对于j的重要程度为Xij,则j相对于i的重要程度为Xji=1/Xij。

以此为基础构造6组判断矩阵,包括“基本层指标”(F1—F5)1组判断矩阵和“修正层指标”(F11—F19、F21—F25、F31—F36、F41—F43、F51—F54)5组判断矩阵。限于篇幅,本文只列出“基本层指标”(F1—F5)的判断矩阵如表2所示。

2.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1)计算指标权重

确认各层指标的权重值,先将判断矩阵(见表2)“按列归一化”后求出该矩阵的特征根λ,通常矩阵的特征根λ的数量与矩阵的阶数对应。矩阵中各个指标对应的λ值就是该指标权重w的近似值,可以等同于w。

(2)一致性检验

当利用判断矩阵求出各层指标的权重w后还要经过一致性检验,该程序用来检验判断矩阵是否存在逻辑错误。如果判断矩阵有逻辑错误,那幺通过判断矩阵计算出来的权重w也不被信任。具体过程是先求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λmax,再利用λmax求出矩阵的CI值,最后利用CI值和查RI表得到的RI值,求得矩阵一致性指标CR值。学术界认为CR值小于0.1时,判断矩阵没有不可容忍的逻辑错误,也就是说该矩阵中的指标权重值w是可信任的。本研究利用Matlab工具进行上述计算过程。“基本层指标”的一致性检验CR值如表3所示。

“修正层指标”的一致性检验CR值如表4所示。

从表3、表4可以看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CR值都符合0.10以下的要求,一致性检验均通过。

(3)综合权重的计算

本评价体系是三层结构,各层级的指标权重叠加后的权重称为综合权重以表3、表4为例,“基本层指标”F1的权重为0.0981,在F1下的“修正层指标”F11权重为0.3741,那幺F11的综合权重为0.0981×0.3741=0.0367,依此类推求出所有指标的综合权重。用公式表示为:W=wi×wj。

(五)高校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1.高校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分值表

由表3得知,5个“基本层指标”的权重分别是WF1=9.81%,WF2=18.44%,WF3=18.44%,WF4=18.44%,WF5=34.88%。权重总和为WT=WF1+WF2+WF3+WF4+WF5=

100.01%>100%,消除计算误差后权重总和为100%。因此,高校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总分定为100分,各层指标按其权重换算成分值,分值分布情况如表5所示。

2.高校院系领导经济责任评价等次

根据高校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分值范围和评价规则,将院系领导评价分为A、B、C、D四个等次。A等次分值在90—100之间(含90),说明该领导审计评价优秀,出色地履行了经济责任:B等次分值在80—90之间(含80),说明该领导审计评价良好,较好地履行了经济责任;C等次分值在60—80之间(含60),说明该领导审计评价合格,履行了经济责任;D等次分值在60以下,说明该领导审计评价不合格,没有履行经济责任。

四、评价体系在HH学院X学院Y同志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运用

(一)HH学院X学院概况

HH学院是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举办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占地面积1 311.01亩,现有本科专业53个、专科(高职)专业18个;涵盖了工学、理学、文学、教育学、艺术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农学和历史学等学科。学校坚持立足地方,在提高学科专业建设水平和增强科研服务能力中的作用不断凸显,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X学院是HH学院下设二级学院,是在建设高水平地方应用型大学,积极服务广西高性能新材料等千亿元产业背景下新成立的学院。X学院现有应用化学、粉体材料、高分子材料3个本科专业;建有1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1个自治区级工程研究中心。现有专任教师38人,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17人(含硕士生导师7人),博士15人,在读博士研究生2人。

(二)HH学院X学院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过程

此次审计的对象是X学院院长Y同志(任中),时间范围是Y同志主持X学院工作以来至今。审计的内容包括:X学院当期财务收支和预算执行情况,贯彻执行党、国家和学校的政策方针战略规划和“三重一大”经济事项决策过程和执行效果,国有资产保值和安全情况,目标责任的完成情况,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和执行情况,Y同志廉洁自律情况等多个方面。审计组根据X学院提供的书面资料,采取了抽样审计的方式,对当期业务实施了资料检查、查账勘验、实地调查、访谈等审计方法,取得了审计证据。对所取得的证据和资料,按HH学院院系领导经济责任评价体系中“基本层指标”的五个维度进行了梳理。

1.事业发展情况

Y同志任职期间,X学院教学科研事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当期,新增了粉体材料科学和高分子材料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并通过了审核评估;申报获批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1个,工程实验中心1个;完善了三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教学质量提升明显,毕业生市场认可度较高;Y同志任职期间,X学院科研项目经费共计845.80万元,其中纵向项目经费210.00万元,占全校纵向项目经费的16.40%;横向项目经费635.80万元,占全校横向项目经费的5.10%,X学院人均科研项目经费22.26万元,比学校人均科研项目经费多21.8万元;该院教师的人均学术论文发表率为1.23,高于学校0.75的平均水平;职称晋升率为23.5%,略低于学校25%的平均水平。

2.“三重一大”决策情况

通过查阅Y同志任职期间X学院历年党政联席会议记录及提交的材料清单,审计发现X学院未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确定本部门的“三重一大”事项清单。这不符合《HH学院关于规范“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制度的实施办法(修订)》第六章第一条“各部门、二级单位应当根据本实施办法,结合各自工作的实际,确定‘三重一大事项清单。凡属‘三重一大事项的应由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的规定。

审计还发现X学院的重大采购事项缺乏领导班子会议纪要、会议记录等支撑材料。这种情况不符合《HH学院关于规范“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制度的实施办法(修订)》第三章第六条第六款“‘三重一大事项决策的情况,包括决策参与人、决策事项、决策过程、决策结论等,要以提交上会的材料、会议记录、会议纪要等形式留下文字资料,并存档备查”的规定。

3.预算执行及资产安全情况

X学院经费来源为学校相关年度下拨经费和H市实验室建设财政专项经费(用于区重点实验室建设)。经费使用均在预算范围内按照学校财务制度执行。经费支出主要用于实验室建设、学科建设、公用经费支出、教学支出等方面。Y同志任职期间X学院预算总收入4 848 151.51元,预算总支出4 693 105.36元,总体预算执行率99.98%。根据预算执行表,“三公经费”支出为44 216.00元,占总预算支出的0.91%,学科建设支出为480 000.00元,占总预算支出的9.96%,生均学科建设支出为944.00元,低于学校950.00元人均水平。实验室建设经费支出为4 025 665.51元,占总预算支出的83.04%。

审计发现X学院毕业论文经费预算执行率为46.15%、就业经费预算执行率为59.05%。此两项专项经费预算执行率偏低。据了解,由于X学院没有主动告知学生毕业论文相关费用的报销额度,大多数学生自费打印费论文和购买实验耗材导致了毕业论文经费执行率低。另外由于学校每年下达预算比较晚(6月下达)导致就业经费用不上。虽然有一定的客观原因,但上述情形仍不符合《预算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八条关于“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应当加强对预算支出的管理,严格执行预算和财务制度”的规定。

审计还发现,X学院在Y同志任职期间存在化整为零规避集中采购的问题。2020年,X学院需采购金额为15 160.00元的某实验材料,该采购金额已达到HH学院集中采购限额,但X学院通过分5次分拆采购规避了集中采购流程,不符合《HH学院内部采购项目管理办法(修订)》第十四条“各部门(或各二级学院)对用量较大的办公用品、大宗物资和低值易耗品通过打包方式统一集中采购……”,和第二十五条“学校任何部门或者个人,不得以化整为零或其他任何方式规避集中采购……”的规定。

4.内部控制情况

审计发现,X学院在Y同志任职期间,没有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的要求制定本部门的固定资产管理实施办法。这不符合《HH学院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试行)》第九条第一点“根据学校有关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制定本单位、本部门固定资产管理实施办法……”的规定。

5.廉洁自律情况

审计小组审阅了Y同志个人收入申报的情况,同时随机抽取了12名非处级领导职工对Y同志进行了不记名打分。经向监察纪检部门查询,再对照《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及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相关规定,在本次审计涉及的事项中,未发现Y同志存在违反廉政规定或不正确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职责的问题,也未发现该院职工的违纪违规行为。

6.经济责任评价

经过充分的审计取证和分析,再结合群众民主评议打分情况,Y同志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得分为88.18分,属于B类,良好等次,较好履行了经济责任。

五、构建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建议

通过构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不仅可以对高校二级单位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提升其经济履责水平,还可以为高校内涵式发展提供改进和创新的方向,推动高校治理水平持续改进,达成高等教育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但构建和运用高校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长期实践积累和不断总结。在评价体系的构建和运用过程中,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以确保评价体系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一)将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纳入制度化管理

高校可以通过颁布规章制度的形式将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对院系领导干部的监督评价加以明确和规范。纳入制度化管理后,可以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提供制度保障,使其更具权威性和约束力。制度化管理可以确保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不会受到临时变动或个别因素干扰,保障评价体系的稳定性,有利于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工作的长期持续开展。另外,制度化管理能够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中的责任和流程,有助于确保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工作的规范性和高效性,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

(二)充分利用审计联席会议,建立反馈机制

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涉及多个部门和领域,联席会议制度能够有效地整合各个部门的专业知识和资源,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效率和质量。会议成员单位拥有各自的专业优势,可以在评价体系构建及运用阶段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建议,从而促进评价体系不断完善。所谓反馈机制是指联席会议各单位,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进行后续的跟踪和整改,从而确保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产生实际影响和效果,避免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结果流于形式。

(三)充分利用信息化工具,提高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运用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指标数据的采集。使用信息化工具可以大大提升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尤其在高校各部门统一部署信息管理系统后,能为审计评价体系提供规范的共享数据池,同时自动化处理和分析数据工具能够释放人力资源,使审计人员能够更专注于核心的评价工作,从而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运用效率。另外,针对使用层次分析法的需要,配置Matlab等专业软件可以提高计算速度和精度,减少工作时间和强度,为审计评价体系提供科学的分析手段,提升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可信度。

【参考文献】

[1] 朱荣,张月馨.经济责任审计容错纠错机制构建研究[J].会计之友,2020(10):115-119.

[2] 周志立.高校院系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和方法探析[J].审计观察,2021(5):44-48.

[3] 孙威,何熠.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对激发高校党建活力的影响[J].现代审计与会计,2023(3):8-10.

[4] 宋夏云,蔡颖.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的目标和运行机制研究[J].会计之友,2020(20):31-35.

[5] 杜永红,王思懿.“两统筹”下的经济责任审计提质增效路径研究[J].财会通讯,2023(9):116-121.

[6] 葛玉娇.新时代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创新与发展研究[J].商业会计,2022(24):59-61.

[7] 陈秋华.高校经济责任审计量化评价体系建设服务高校治理研究[J].审计与理财,2023(4):32-35.

[8] 李学伟.领导干部考评视角下强化经济责任审计及成果应用的策略探析[J].领导科学,2022(9):146-149.

[9] 李兆东,郭磊.高质量发展下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测度——以江苏省为例[J].财会月刊,2022(5):79-85.

[10] 陈晓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