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不仅改变了财会监督的方式和手段,还对其管理框架、工作流程和人员素质等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新技术与协同监管机制的结合,将共同塑造未来财会监管的发展方向。文章探索新技术在提高财务信息披露质量、智能化风险评估、建立全面的协同监督体系中的创新和应用,以期提高财会监督效率和效果,优化财会监督体系,预防和降低财务风险,同时为政府和企业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 大数据; 人工智能; 财会监督; 协同机制; 智能化审计

【中图分类号】 F23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23)20-0158-04

一、引言

随着新技术的快速发展,财务、会计、审计、税务等各个领域都在发生深刻变革,传统的财会监管手段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2023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意见》旨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新发展理念,推动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更好地发挥财会监督职能作用。一是强调财会监督体系。在坚持党对财会工作领导的基础上,对财政部门主责监督、有关部门依责监督、各单位内部监督、中介机构执业监督、行业协会自律监督的财会监督体系做出顶层设计。二是强调财会监督“纵横贯通”机制。为健全财会监督主体横向协同、中央与地方纵向联动、财会与其他各类监督贯通协调的机制做出方向指引。三是强调财会监督重点。为保障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强化财经纪律刚性约束、严厉打击财务会计违法违规行为提供有力支撑。

在这种背景下,监管部门需要摆脱传统监管模式,更加积极地运用新技术,实现与财会行业的协同发展。监管机构需将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纳入自身体系,利用这些技术提高监管效率、突破信息壁垒、加强数据分析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技术演进带来的挑战[1]。

二、新技术对财会监督的影响

(一)大数据技术的应用

1.高效的数据分析:大数据技术使财会监督机构能够对大量数据进行快速分析,从而更有效地监控和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这有助于检测潜在的风险和问题,确保企业的财务信息真实、准确和完整。

2.提升审计质量:通过利用大数据技术,审计师能更全面地分析企业的数据,发现异常交易和潜在的财务舞弊行为。这使得审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得到显着提高。

3.财务信息实时监控:大数据技术使得财会监督机构能实时地监测企业的财务数据,以便于快速发现并处理问题。这有助于以更及时的方式解决潜在问题,避免事态的恶化。

4.预测风险:大数据技术可以对海量的历史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以识别财务风险的关键因素和潜在趋势。这有助于财会监督机构通过预测分析发现潜在风险,提前制定风险应对策略。

5.辅助决策:大数据技术可以帮助财会监督机构在投资决策、监管政策制定以及其他相关政策决策方面做出更为明智、科学的选择。依据大量的数据,监管部门可以确定最优的监督策略,确保有效维护市场秩序。

(二)人工智能(AI)与机器学习

1.自动化和高效性:传统财务会计和审计过程通常耗时且重复劳动密集。机器学习算法通过自动完成数据的抓取、整理、分析和报告工作,从而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这使得财务团队能够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优化战略决策和降低风险上。

2.风险识别及管理:AI和机器学习技术可通过实时监控、大数据分析和先进的预测模型来帮助企业识别潜在的财务风险。这为公司管理层提供了关键信息,从而建立更强有力的风险防范机制,提前预警潜在财务问题。

3.执法合规能力:监管部门通过采用AI和机器学习技术来加强对不当行为的监督。例如,在对内部交易或洗钱等不当行为的预测和检测中,这些技术可以提供有力支持,使监管力度更加严格和有效。

(三)区块链技术与财务共享[2]

1.重新定义角色和业务模式:随着区块链和财务共享服务的发展,传统的财务监督和审计角色可能会发生一定的重塑。例如,审计员可能需要逐渐转型为数据分析师,更多地关注技术工具及其如何支持财会监督。

2.提高效率和成本优化:财务共享服务可以降低企业间的交易成本,同时提高财务业务的执行效率。对于财会监督而言,亦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实时审计,降低审计成本及差错率,避免额外的人力和时间成本。

3.减少欺诈风险:区块链技术具有难以篡改的特性,这使得操控和伪造财务数据变得更加困难,从而降低了欺诈和财务舞弊的风险。

4.引领数字化变革:区块链技术推动了财务数字化的深化,使得金融机构更加重视数字化进程。财务共享服务也加速了企业数字化转型,使财会监督逐渐变得更加高效和智能化。

5.合规挑战:随着业务变革,财会监督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行业准则可能需要随之调整,以适应新的技术和数据管理需求。例如,金融监管部门可能需要制定与区块链技术及其安全性相关的规定。

(四)云计算与企业资源规划系统

1.实时数据访问与分析:云计算和ERP系统提供了实时数据访问与分析的能力。这意味着财务监管人员可以实时监控企业的财务状况,为企业制定有效的财务决策提供更加及时、准确的依据。

2.高度集成与信息共享:云计算和ERP系统的高度集成和信息共享功能提高了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这使得财务监管人员能够更容易获取和验证企业的财务数据,提高决策的质量和效率。

3.遵从性及法规监管的改善:由于云计算和ERP系统可以快速跟随法规的变化进行更新,企业更容易符合监管要求并维持遵从性,这有助于降低企业由于法规遵从性问题所带来的潜在风险。

4.数据安全与数据保护:云计算和ERP系统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安全与保护措施,保障企业财务数据的安全存储与传输。这对于确保企业财务信息不受外部攻击和泄露的风险至关重要[3]。

(五)信息安全与数据保护

1.信誉和客户信任:确保财务和会计数据的安全性及隐私很大程度上关系到企业信誉及客户信任。数据泄露或信息安全事件可能导致客户流失,进而影响企业盈利能力和竞争地位。

2.内部控制和审计:信息安全和数据保护已成为内部控制和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需确保对财会数据的访问、处理和传输符合信息安全规定,同时设立监控机制来及时发现潜在安全漏洞。

3.整合新技术:随着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企业需在保障信息安全和数据保护的前提下,运用这些技术来提升财会监督的效率和准确性。

4.安全意识和培训:为确保财会监督的安全和完整,企业需要对员工进行持续的信息安全和数据保护培训。这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使他们能够遵循最佳实践并采取有效措施防范潜在威胁。

三、财会监督协同机制的创新

(一)提高信息披露质量

1.自动化数据收集和分析:新技术如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可以帮助自动化收集和分析大量的财务和非财务数据。这可以大大提高数据处理速度,实时监控企业经营情况,以提高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

2.语义分析和文本挖掘:新技术如自然语言处理(NLP)和机器学习可以在财务报告中发现潜在的错误、误导性信息或者无意义的信息。这样可以发现企业在信息披露中可能存在的违规行为,提高信息披露的真实性。

3.风险自动识别和监测:通过新技术如人工智能和数据挖掘分析企业财务数据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和异常事项,自动为监管部门产生风险警报,提前应对和防范潜在的不良影响。

4.智能合规评估:利用新技术评估企业财务报告的合规性,帮助监管部门加快审查速度,提高审查效率。此外,这些技术还可以对企业提出改进建议,使企业更好地遵守相关法规,提高信息披露的合规性。

5.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互动度:新技术使企业与投资者以及监管部门进行有效互动成为可能。采用区块链等新技术将信息存储在分布式账本上,确保数据的不可篡改性,增强信息披露的透明度。

6.数据可视化和图形展示:新技术使得企业财务报告的数据可视化和图形展示变得更加容易。这有助于投资者和监管部门更直观地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发展趋势,提高信息披露的易理解性。

(二)智能化审计与风险评估

1.数据分析与挖掘:利用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技术,智能化审计系统能够在海量财务数据中迅速发现异常模式和潜在风险。通过对交易数据、往来单位、财务报表等进行深度分析,预测潜在的财务风险并提前监测来实现风险控制。

2.业务规则及模式识别:智能化审计系统采用自然语言处理和知识图谱技术,从现有的财务法规、业务规则和案例中提取关键信息,自动生成与之相关的审计策略。此外,系统还能根据实际业务模式自动调整审计策略,确保准确性和针对性。

3.实时监控与报警:传统的财务审计往往是事后对已发生的问题进行排查,但智能化审计系统可实现实时监控和预警功能。通过持续分析企业财务状况、指标波动,系统能实时发现异常交易或潜在风险,并在关键时刻向相关人员发出预警,及时制定应对措施。

4.人工智能辅助决策:在财会监督过程中,智能化审计系统将人工智能与审计专家结合,形成一个智能化的决策网络。通过多源信息综合分析,为审计专家提供风险评估、审计意见等,大大提高了审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风险识别准确性。

5.云端协同与知识共享:智能化审计系统可以与企业内部其他系统无缝对接,提供云端审计服务。通过云端协同和知识共享,实现跨部门、跨地区的信息共享,为各级单位提供一体化的财会监督和风险控制方案。

(三)强化内控机制建设

1.制定完善的内控政策和制度:建立一套完善的财务内部管理规程,确保实际运作过程中的合规性。内控政策应囊括财务报告、预算管理、资金运用、成本控制等各个环节,并定期修订和优化以适应公司的发展需求。

2.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监控效率:充分利用新技术,如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等,强化财会监督。通过实时数据分析,自动识别可能出现的财会问题,及时进行预警和处理。信息化手段也有助于提高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扁平化管理结构:将财务部门的管理结构进行扁平化改革,提高决策效率。扁平化管理有助于减少沟通成本,提高跨部门协作效率,以便更快地发现并解决财务问题。

4.建立健全激励与责任机制:确保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并使其在不断学习中取得专业技能与管理能力。通过设立奖惩制度,激发员工积极主动地负责公司财务状况。同时,完善责任追溯制度。

(四)建立全面的协同监督体系

1.制定政策和规划:首先,需要明确财会监督的目标、战略和框架。在这个阶段,应评估现有的财务监管环境,确定存在的不足,并确定需要采取的监管行动。

2.法规和标准:制定与财务管理和监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职业准则。这些应涵盖会计准则、审计准则、税收法规和其他财务监管标准。

3.机构设置:建立各级监管机构,包括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独立监管机构等。这些机构需要具备足够的资源和权力来对包括企业、审计师和会计师在内的财务活动进行有效监管。

4.协同合作:财会监督部门间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和合作机制,相互支持,确保监管工作的协同。此外,监管部门还应与其他相关部门(例如税务部门、证券监管部门等)保持密切合作,共同维护财务秩序。

5.监管能力提升:持续提高监督部门的专业技能、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使其具备最新的财务知识和技能。

6.监管执行:实施严格的财务监管,严查违规行为,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对于违规企业应予以通报、处罚,并加强风险较高领域的监管。

四、实现路径与策略

(一)新技术与财会监督的实施策略[4]

1.加强互联网技术与财会监督体系的整合: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与传统财会监督体系进行深度融合,形成更加高效、实时、动态的财会监督新体系。例如,使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财务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发现异常波动,提供预警信息。同时,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财务审计过程中,降低误报率或漏报率,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2.构建协同监管的多元化体系:在新技术与财会监督中,要实现有效的协同监管,应建立完善的多元化监管体系。这包括政府监管部门与行业协会、企业、社会等多方共同参与,形成协同工作机制。政府监管部门负责宏观政策制定,行业协会与企业共同推动财务监管规则的实施,同时广泛听取社会公众的意见,确保监管体系不断完善。通过这种多方共同参与的形式,提高监管效果,保障财务信息的公平、公正与透明。

3.强化教育培训与人才培养:为确保新技术与财会监督协同机制的高效运作,有必要对财务从业人员进行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新技术应用能力。这包括熟练掌握互联网技术、数据分析技能等,同时强调终身学习的理念。此外,培养新技术与财会监督协同工作的相关人才,加强团队建设,以适应日益增长的发展需求。

4.创新监管手段与工具:新技术的发展为财会监督手段与工具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例如,利用AI技术开发智能审计工具,协助审计人员识别风险与问题。使用区块链技术实现财务信息的加密存储与实时追溯,提供安全高效的数据保障。同时,应不断完善现有监管工具,以满足新技术与财会监督协同工作的需求。

5.优化企业法规制度环境:企业应制定相应的内部制度政策,激励审计部门积极利用新技术加强财会监督,同时保障企业在技术应用中的合规性。这不仅有助于推动技术与财会监督体系的深度融合,还能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新技术与财会监督的实施方法[5]

1.数据收集:首先应收集和整理财务数据,包括财务报告和交易细节、内部/外部环境信息和经济指标等。这些数据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获取,例如应用程序接口(API)调用、自动数据采集、建立数据库等。

2.经济模型构建:根据企业业务类型和运营规模,构建适合的财务和经济模型,以便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核算。

3.AI算法应用:运用AI和机器学习技术,如深度学习、无监督学习和增强学习,训练机器学习模型从财务数据中寻找模式,预测未来趋势,并进行异常、风险检测等。

4.Robot Process Automation(RPA):应用自动化流程,加速财务管理和监督过程。例如,通过自动化工具进行账目核查、账单处理、发票生成等。

5.实时监控和报告:AI技术可以进行实时的财务监控和报告,在发现问题时提供警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6.持续优化:对结果进行反馈和调整,持续优化模型和自动化流程,以提高财会监督的效率和准确性。

7.数据安全与合规:在使用新技术的同时,需要考虑数据保护和隐私问题,遵守所有相关法律法规,以保持稳健的财会运作。

(三)新技术与财会监督的实施步骤

1.技术培训和教育:财务人员需要了解新技术的工作原理和潜在影响,包括参加研讨会、在线课程或其他形式的教育。

2.建立跨部门团队:财务、IT和其他相关部门应组成跨学科团队来探讨如何将新技术集成到现有的财会监督系统中,需要进行一些项目管理和战略规划。

3.项目试点:在采用新技术之前,可首先进行小规模的试点项目,帮助企业评估技术的实际效果,以及确定可能需要解决的任何工作流程问题或技术难题。

4.全面集成:在试点项目成功的基础上,可在全公司范围内推广新的财务监控系统。推广中将涉及到改变工作流程、调整策略和更新财务报告流程等。

5.持续审核和改进:在新系统部署后,应定期评估其性能,以确保其正确地进行监控活动,包括定期的系统检查,以及听取用户反馈,并根据需要进行改进。

五、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本文从新技术在财会监督中的应用现状出发,分析了新技术在财会监督中的作用,并构建了新技术与财会监督协同机制,探讨了基于新技术的财会监督实现路径。总之,新技术不仅改变了财会监督的方式和手段,还对其管理框架、工作流程和人员素质等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为财会监督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二)研究局限与不足

1.数据依赖性: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依赖于大量的历史数据,如果数据质量不高、不完整或存在偏差,将会影响到技术的性能和监管实践的准确性。

2.数据保密性和隐私问题:财务和会计数据通常涉及敏感信息,数据安全和用户隐私变得尤为重要。新技术需要确保在处理和传输数据时对这些数据进行恰当的保护。

3.法规和道德问题:财务和会计领域涉及严格的法规和道德要求。新技术必须遵循相关法规,确保各方合规。同时,技术的使用需要遵循行业道德准则以防止不道德行为。

4.适应性误差: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需要根据监管实践不断调整和更新。如果技术无法根据新的监管环境做出正确的调整,将可能产生误差。

5.解释性问题: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模型通常具有较低的可解释性。在监管实践中,确保技术产生的决策过程是透明的和可追溯的至关重要。智能分析模型需要改进其解释性,以便在监管实践中更好地应用。

6.替代性:虽然人工智能在很多方面取得了显着的成果,但它仍然不能完全替代专业人工判断。人工智能需要与财务人员专业知识互补,共同解决监管实践中的复杂问题。

7.技术成本与资源限制:部署和使用新技术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和资源,包括硬件、软件、网络等。对于一些小型企业,这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挑战。

(三)未来研究展望

1.运用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通过引入先进的算法,可以让财会监管更加精确,实现监管业务的智能化、自动化、实时化。这不仅有助于解决传统的人工审查方法效率低下的问题,还能够有效地帮助企业识别欺诈和违规行为。

2.建立自适应监管框架:随着不断的技术革新,监管框架应具备自适应性,能够实时对新技术进行评估,优化监管策略,以便更好地降低系统性风险。

3.鼓励创新与试验:财会监督领域需要保持对新技术的追求与尝试。合理利用沙盒监管机制,引导、鼓励金融科技企业加大创新力度,探索更多场景的前沿技术。

新技术与财会监督协同机制将在规范财经秩序、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曾晖,梁旭娟.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监督与财务监督协同机制探究[J].广东经济,2022(7):72-75.

[2] 韦秀长,杨军.强化数字化协同效应开创财会监督新局面[J].财务与会计,2020(21):4-8.

[3] 刘梅玲,黄虎,佟成生,等.智能财务的基本框架与建设思路研究[J].会计研究,2020(3):179-192.

[4] 刘霄龙.财务监督中的数据治理[J].财务与会计,2021(1):29-31.

[5] 刘勤,杨寅.智能财务的体系架构、实现路径和应用趋势探讨[J].管理会计研究,2018(1):84-90,96.

【作者简介】 任小鑫(1984— ),男,河南洛阳人,高级会计师,中铁十五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会计师,研究方向:财会监督制度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