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春华/文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我国制造业企业的不断壮大,税务风险已成为制造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税务风险涉及纳税申报、发票管理、税收政策和税务筹划等多个方面。税务风险不仅可能会给制造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还会影响制造企业的声誉和长期发展,因此,制造业企业需要认真分析和管理税务风险,确保企业合规纳税和稳健经营。文章以制造业企业税务风险及其防控措施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制造企业经营管理实际,在分析阐述税务风险具体类型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现阶段我国制造企业在开展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遇到的阻碍与困难,并根据研究结果有针对性地为制造企业提出了相应的税务风险管理改进措施,以期为我国制造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工作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

制造企业加强税务风险的意义

在金税四期背景下,制造企业面临着日益严格的税务合规要求,对企业纳税申报、发票管理、进销项核对等涉税活动的监管也更加严格,尤其是在金税四期系统上线后。金税四期是中国税务管理数字化的延续,倡导制造企业通过电子渠道完成纳税申报、发票管理等操作,这意味着制造企业必须适应数字化趋势,提高电子化纳税的能力。随着税务管理的数字化,税务部门对企业数据的审查机会更多,容易发现不正当行为。因此,制造企业需要更多关注风险识别和防范,以免陷入税务风险。

加强税务风险防控的意义主要体现在:首先,提高合规性和信誉。加强税务风险管理有助于确保企业的税务合规性,避免不必要的税务风险。同时,合规性有助于维护制造企业的税务信誉,使制造企业在税收合规方面受到更多信任。其次,加强成本控制。税务风险的发生会导致罚款、滞纳金等额外成本。通过有效的税务风险管理,制造企业可以避免这些不必要的支出,降低经营成本。最后,有助于业务流程优化。在当前复杂的市场环境下,多样化的税务风险及更严格的管理要求迫使制造企业进行业务流程再造,对现有管理架构、程序等进行了优化和完善,在保证涉税管理工作有序开展的同时,也提高了制造企业整体管理效率和业务运营效果。

制造企业税务风险分析

纳税申报风险

纳税申报是制造企业承担的一项法定义务,即企业严格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履行纳税义务,向税务机关上缴税款以充实国家财政收入。但是从制造企业税务管理实践经验来看,不少制造企业对纳税申报环节存在的风险因素控制力度不足。纳税申报风险主要表现为延期申报风险、虚假申报风险和错误申报风险三类。

一是制造企业的财税人员在纳税申报环节未能遵照相关规定向税务机关按时提交税务申报表,延期申报风险不仅使制造企业需要缴纳一定金额的滞纳金,严重时税务机关还会对制造企业进行行政处罚,损害企业信誉,影响企业纳税信用等级。

二是在实务当中一些制造企业出于逃税、漏税的目的,主观故意利用错误的财务数据和虚假票据来达到不缴或少缴税款的目的,上述不合规的税务申报行为一旦被税务机关察觉,制造企业不仅需要补缴欠税和滞纳金,严重时还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法律责任,给制造企业自身的财务状况和商业信誉造成严重损害。

三是纳税申报环节的工作千头万绪,在这一过程中,部分制造企业的财税人员有错误理解税收政策内容和错误核算财务数据的可能,制造企业可能会出现多缴或少缴税款的问题。错误申报风险造成的后果同样很严重,如果制造企业因错报少缴税款则需要在后续过程中予以补齐,如多缴税款则税务机关在后续退税过程中还会对企业的税务合规性展开审查。

发票风险

发票是现代企业税务管理工作正常开展的基础,是企业进行税务核算与纳税申报必须参考的依据和凭证。但是当前部分制造企业在使用和存放发票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合规行为,给制造企业造成了发票涉税风险。本文按照发票涉税风险危害程度从轻到重的排序方式,对发票涉税风险的具体表现形式进行详细分析与阐述:首先,在大力推进电子票据管理的背景下,电子票据管理系统虽然增强了发票信息的可追溯性,减少了发票丢失或损坏的风险,但是数字化管理系统可能会发生硬件故障,或遭受恶意的信息攻击,从而造成电子发票数据的丢失和泄露。上述情况同样会使制造企业在纳税申报环节无法向税务机关提供翔实的票据信息,而影响纳税申报进度。其次,制造企业的财税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未严格按照《财务管理制度》操作,违规冲红和作废发票,同样会在纳税申报环节引起税务机关的注意,给制造企业造成风险。最后,当制造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接收到不合规的发票,或该企业的财税人员主动开具虚假发票,以逃避纳税义务和为他人牟取不当利益,此时根据制造企业接收和开具票据涉及的金额,制造企业不仅需要向税务机关补缴欠款和巨额滞纳金,严重时还需要承担一定的刑事法律责任。

税收政策风险

国家为了扶持特定行业,往往会通过出台针对性的税收优惠政策的方式来为行业内企业减负。因此,企业的财税人员必须加强相关税收政策的理解和学习,合理应用这些优惠政策,一旦出现纰漏则会给企业带来税收政策风险。从制造企业税务管理实践来看,一方面,财税人员对税收政策理解不透彻,导致制造公司未能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或违规享受税收优惠,前者让制造企业错失了享受税收优惠的机会,后者一旦经税务机关审查确认后,企业需要返还应收税款并缴纳滞纳金,甚至面临罚款和刑事责任的后果。另一方面,符合先进制造业性质的制造企业可以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认定,认定通过后便可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的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但是按照相关规定,税务机关每三年会对上述企业的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进行审查,一旦企业的财税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没有做好相关资料的收集、统计和整理工作,在面对税务机关的审查时将无法向税务机关提供必要的证明,导致制造企业无法继续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并且追缴税款。

税务筹划风险

为了降低制造企业的综合税负水平,制造企业的财税人员在实务当中一般会通过税务筹划工作,即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采取一定的筹划方法,来达到降低企业税负的目的。但是一旦财税人员在税务筹划工作中操作不当,出现错误计算、虚假报告等问题,同样会给制造企业带来税务筹划风险。除此之外,制造企业的税务筹划方案最终能否成功落地取决于市场变化、政策调整和经济环境等多个因素的共同作用。如果筹划方案无法有效实施或因外部因素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制造企业将会面临投资失败和财务损失的风险。最后,制造企业的信誉对经营管理和商业竞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旦制造企业的财税人员在税务筹划工作中采取了类似篡改数据和虚构资料等不当筹划行为,被税务机关查实后将会严重影响企业信誉,不良信誉会导致客户和合作伙伴的信任丧失,并且还会影响制造企业的后续发展。

制造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税务风险管理组织不完善

税务风险管理组织不完善是当前我国许多制造企业共同存在的问题,导致企业的税务风险管控力度相对薄弱。税务风险管理组织不完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部分制造企业管理层对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在思想层面上对税务风险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的看法较为片面。企业员工上行下效,在日常工作中表现出“重业务、轻管理”的思想倾向。除财税人员以外的企业员工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税务风险管理工作。其次,制造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主要表现为企业没有针对税务风险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风险管理是现代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关键一环。内部控制制度的滞后导致许多制造企业对税务风险的控制力度明显不足。最后,许多制造企业当前并未设置专门的税务管理职能部门或税务管理岗位。在实务中绝大多数的税务风险管理事项一般由本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兼职实施,导致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的专业性和效率降低。

税务风险识别不全面

从制造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实践来看,当前部分制造企业在税务风险管理实务工作中并未严格落实“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的税务风险管理机制。一方面,财税人员在税务风险识别环节所采取的识别方法单一化,识别范围不全面。当前制造企业广泛应用的风险识别方法是风险清单法。该方法在实践中存在明显不足,其识别效果主要依赖于财税人员的知识储备和工作经验。一旦财税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制造企业将无法精准地识别出潜在的涉税风险因素。此外,税务风险不仅包括会计和税收方面的问题,还涉及业务流程、合同管理、跨境交易等多个领域。风险清单法通常难以将这些多样化的风险全面纳入考虑。另一方面,制造企业在风险评估环节缺乏有效的财务和税务指标,存在税务风险评估不到位的问题。财税人员通常仅从性质层面评估税务风险因素的威胁性和紧迫性,导致企业后续应对不当,不能实现对税务风险的有效管控。

税务风险监督不到位

税务风险监督不到位同样是当前我国制造企业在开展税务风险管理工作时遇到的一个关键问题。该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制造企业在税务风险监督方面存在缺陷,财税人员在实务当中通常将监督重点放在了税务工作的事后环节,对事前和事中环节存在的税务风险的监管严重缺位,限制了财税人员对潜在风险的全面了解和有效控制。

二是制造企业对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的权责划分不清晰。当前我国制造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制造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完全承担了税务管理工作,表现出财务管理部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现状,在这种情况下制造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对税务风险实施严格监管的积极性并不高。

三是我国许多制造企业的内部审计职能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内部审计部门或小组对本公司涉税事项的监督基本上浮于表面,未形成长效机制;而在上述背景下还有一部分中小型制造企业出于成本因素的考量,在实务当中并未聘请会计师事务所等外部第三方专业机构对本公司涉税事项进行外部审计,进一步加剧了税务风险失控的可能。

税务管理信息系统待优化

当前,我国部分制造企业的税务管理信息系统有待优化。在信息化时代,企业内部涉税信息的沟通和交流质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税务风险工作的最终成效。具体来看,当前我国制造企业的税务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首先,制造企业内部现在使用的各种信息管理系统之间的集成水平有限,财务部门使用的ERP 系统和采购、销售等业务部门使用的信息管理系统之间存在数据接口不一致,数据传输标准不统一和数据存储空间有限等多项问题,导致制造企业的涉税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存在时效性差、口径不统一的情况,对税务筹划工作和风险管理产生了不利影响。其次,从外部角度来看,随着金税三期、金税四期工程陆续在全国范围内铺开,制造企业的税务管理信息系统和税务机关金税系统进行互联互通是必然趋势。但是当前仍有一部分制造企业的税务信息管理系统功能不完备,和税务机关的信息沟通存在阻碍。最后,税务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风险不容忽视。许多制造企业在实务当中多是通过外部整套购进的方式在企业内部搭建起税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制造企业自身缺乏足够的运营维护能力。因此,这部分制造企业的财税数据就存在被篡改和泄露的风险,上述情况一旦发生,将会给制造企业造成严重损失。

制造业企业税务风险防控措施

加强税务风险内部控制

面对当前出现的种种税务风险管理问题,制造企业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加强税务风险内部控制。

一是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制造企业应当将税务风险管理需求纳入内部控制制度修订、更新的参考依据范畴,对税务风险管理的程序、职责和权限在制度层面上予以明确,提升公司税务管理工作的合规性和有效性,减少税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二是制造企业管理层需要及时转变原有的税务管理理念,正确认识税务风险管理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以身作则,严格遵守制造企业的管理规章,严肃财经纪律,并通过多个渠道向制造企业各部门宣贯税务风险管理工作内容和积极作用,在企业内部营造“人人重视税务风险,人人参与税务风险管理”的企业文化氛围,帮助制造企业全体职工塑造正确的税务管理观念。

三是制造企业要加大对税务风险管理事前、事中环节的控制力度,因此,需要严格管理本公司的涉税事项,尤其是加强对账务处理、税务核算、票据管理及采购销售活动的监督,通过进一步规范资金、项目审批流程来实现税务风险管控前移,提升税务风险管理质效。制造企业应明确税务管理部门的职责,确保其对税务管理工作的总体负责。不同岗位应有不同的职能要求和权限,以确保税务工作的有效执行。税务总监等高级职位可以起到监督和指导的作用,定期向制造企业管理层汇报税务风险管理情况。

四是建立税务审计和绩效考核机制。税务审计和绩效考核机制有助于监督税务风险的管理。制造企业可以设定明确的绩效指标,包括纳税核算准确性、纳税申报及时性等,以评估税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建立奖惩机制,激励表现优异的人员,同时对表现不佳的人员采取适当的惩罚措施,以确保税务工作的持续改进。

完善税务风险管理组织

制造企业需要采取以下几项改进措施来完善税务风险管理组织。

一是设置专门的税务管理部门。对于大型制造企业来说,制造企业应当设立独立的税务管理部门来负责统一管理和协调涉税工作,这样有助于提高税务管理工作的专业性和针对性,在确保税务事务得到妥善处理的同时降低税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对于中小型制造企业来说,为了节省成本,可以在财务管理部门和其他业务部门设置税务管理专岗,由具备丰富税务管理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士来担任,直接负责企业所有的涉税事项。

二是当制造企业设置税务管理部门和税务管理专岗后,需要大量专业化的税务管理人才来具体执行管理工作,为此制造企业需要从人才聘用和内部培养两方面同时入手,通过设置合理的税务人员招聘标准和完善企业员工培训课程内容来制造为企业吸纳和积累税务人才。

三是制造企业需要结合公司实际管理需要从制度层面上重新划分税务管理工作权责。从纵向来看,制造企业的董事会与监事会负责决策监督,各职能部门负责税务管理工作的具体执行;从横向来看,制造企业的税务管理部门专门负责税务筹划、纳税申报等涉税事项,财务部门需要协助税务管理部门开展税务会计工作,以确保纳税申报的准确性,内部审计部门主要负责对涉税管理活动进行审计监督,确保税务管理工作的合规性。

健全税务风险识别机制

税务风险涉及税收合规性、税收风险、税务筹划等多个方面。通过识别税务风险,制造企业能够更好地掌握潜在的税务风险的具体影响,并制订更加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因此,在实务当中制造企业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健全税务风险识别机制:首先,制造企业除了可以采用税务风险清单的方式来识别潜在的税务风险,还需要结合财务报表分析法、税务风险对照表法等其他风险识别方法来提升税务风险识别的全面性,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构建税务风险自动识别机制,提升税务风险识别的准确度和及时性。其次,制造企业的财税人员在识别出税务风险因素后,需要对其进行科学评估,确定风险的严重性,并为后续启用的风险应对措施提供参考。制造企业的财税人员在风险评估环节应当遵循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法(FUZZY)来帮助企业量化风险,并将其与行业风险均值进行比较,通过评估,制造企业可以明确哪些风险更容易发生,并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最后,随着税务风险被明确定义和评估,制造企业的财税人员需要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来应对上述风险。在实务工作中制造企业的财税人员需要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表,并提前制定一系列税务风险应对预案,以确保税务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优化税务信息沟通平台

制造企业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优化税务信息沟通平台,提升税务风险管理工作水平。

一是制造企业要逐步优化税务信息管理系统,以保证本企业各部门之间的涉税信息能够做到无缝传递,因此,制造企业需要投资建设高效的税务信息沟通平台,该平台应该包括涉税信息报送、发票管理、涉税分析和涉税风险管理等功能模块,其中税务信息报送和分析模块应该重点关注。制造企业应当研发自动化报送流程、数据分析工具的使用和对涉税信息的实时监控等多项功能,帮助制造企业更好地应对税务风险管理挑战。

二是制造企业要成立信息管理部门。信息管理部门在运营维护税务管理信息化平台时要不断升级技术框架,优化数据传输标准和数据接口,不断提升企业内部各信息系统之间的集成共享水平,消弭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涉税信息壁垒。

三是制造企业要加强同税务管理机关之间的沟通交流。制造企业财税人员应积极参加税务管理机关组织的相关活动,及时获取最新的税收政策信息;在税务申报环节,主动配合税务管理机关审核调查工作,及时向税务管理机关提交相应的信息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