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瑞波/文

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我国金融领域改革的重要内容,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产生了深刻影响。 文章在阐述利率市场化改革下的基础上,分析银行利率定价现状,指出实施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双重影响:在积极影响层面,利率市场化改革能推动商业银行金融业务转型,规范银行资源应用,优化银行管理,增强银行盈利能力;在消极影响层面,利率收窄会降低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利率波动会增加银行管理难度,利率市场化会增加银行信用和经营风险,存款保险理念会增加银行经营成本。 对此,商业银行需要严控自身经营成本,加强利率改革中的风险管理,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并做好人才储备工作,以更好地适应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大环境,增强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推动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新经济形态下,进一步发挥市场导向作用,能有效增强市场经济活力,实现多种生产资料的高效利用。 在此背景下,我国开展了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改革工作,要求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推动存贷款利率进一步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为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其也对商业银行的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影响了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 文章分析利率市场改革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探究改革背景下的商业银行应对措施,以供参考。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政策背景

在传统的利率管理条例下,商业银行按照央行的指标数据开展业务,并且在业务活动中使用统一的利率制定形式。自实施利率市场化改革后,商业银行开始在考虑市场情况的基础上,结合预测信息和自身发展需要来制订利率标准,经营活动的自主性逐渐增强,能较为快速、灵活地完成资源配置。

结合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来看,最终是通过招标发行国债的方式促进市场化,其主要目的在于保证存贷款利率的平衡性。 之后,我国逐渐进入利率放开阶段,贷款利率有所上升,然而受大环境影响,我国的利率市场被迫中断。 2013 年,利率市场全面放开,此时我国不再设定统一的利率标准限值,而是要求商业银行在考虑自身经营状况的基础上自主设定存贷款利率,这基本上达到了利率市场化的要求。 在这种环境下,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发展参差不齐,大多数商业银行增加了存款利率,但数值多低于均衡数,银行存贷款利率定价的科学性有待提升,存在一定的风险问题。

从2019 年开始,我国提出要优化完善利率市场化的要求,并且在利率市场发展中重视建设LPR 机制。 LPR 是在考虑市场运行状况的基础上,结合多家商业银行存贷款情况而选取的最优价格,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LPR机制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实现了全面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存贷款工作的可持续化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商业银行利率定价现状

存款利率上升

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为有效吸引客户存款,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整体呈上升趋势。 据统计,从2013 年到2022 年,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的变动范围从原来的10%上升到48%,国有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也出现了一定的变动,但整体变动相对较小,维持在30%左右。 乡镇地区商业银行存款利率受影响较为强烈,活期存款的利率变动范围在25%~30%,而定期存款的利率变动为45%~50%。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3 年,随着货币政策的放宽和我国刺激经济发展需要,在继国有大行下调存款利率后,多家股份制银行也相继下调了存款利率。 如在利率调整前,平安银行一年期、两年期、三年期、五年期定期存款挂牌利率分别为1.75%、2.1%、2.25%、2.3%;而在调整后,对应期限定期存款挂牌利率分别为1.65%,1.9%,2%,2.05%。

贷款利率两极化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还出现了两极化发展的现象,定价区域显性变化明显,变动幅度高达210%。 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产生了一定的负债业务成本,但是受客户量较大等因素的影响,其仍有一定的盈利空间,故而贷款利率也出现涨幅。

产品定价标准差异化

在银行存贷款业务开展中,产品定价的标准对于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具有较大的影响。 现阶段,商业银行产品定价的标准出现了差异化特征,即在产品定价时,商业银行会系统考虑业务的种类,并对客户的信用指标进行分析,同时参考测算贷款利率最低额等要素,与客户确定最终的产品定价数值。 在此过程中,一些商业银行还会根据抵押物风险状况,为客户提供优惠,这些措施的实施与商业银行整体的经营状况有较大关系,受商业银行发展差异的影响,银行产品定价标准也随之变化,出现了差异化发展的特征。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

积极影响

1.推动金融业务转型优化

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下,为提高自身的经营能力,商业银行多会上调存款利率,逐渐下调贷款利率。 从短期来看,其会使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受到影响,但会使商业银行的客户增多,有利于商业银行经营的稳定性。 并且,受此影响,一些综合能力较弱的商业银行会逐渐退出金融市场,而一些综合能力较为突出的市场企业,则会通过业务调整优化的方式获得进一步发展。 在业务转型中,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种类逐渐增加,尤其是佣金类业务会持续增加,这优化了商业银行的业务结构,对商业银行参与市场竞争具有积极作用。

2.规范银行资源应用,提升自主定价质量

在市场环境下开展利率自主定价时,商业银行会系统考虑银行的经营状况和存贷款的供求关系,确保利率定价的科学性、准确性。 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自主利率定价的质量得以提升,对于基础资源的利用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即在考虑市场变动情况、成本控制需要及客户需求的情况下,商业银行能结合资产结构和业务类别,建立数字化的分析模型,对客户资源进行分析,并设计多种类型的业务发展模式和个性化的服务方案,减少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提升了商业银行的资源利用水平和盈利水平。

3.优化银行管理,弱化了利率风险问题

在传统的定价管理模式下,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利率风险,究其原因在于存贷款利率与商业银行的业务实际不统一。 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下,商业银行能建立科学合理的存贷款利率定价工作机制,然后结合自身的资产结构和实际情况进行管理,切实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 另外,在严峻的发展环境下,商业银行能在存贷款利率自主定价的过程中树立较强的风险意识,利用风险管理的理念实施成本管控和资源利用,增强自身的市场运营能力,从而有效抵御来自内外部风险,为商业银行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4.提升客户质量,增强银行盈利能力

商业银行的运营成本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管理支出、资金结构、负债结果、违约金管理、客户质量等都是极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其中,客户质量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工作具有直接影响,关系着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 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下,商业银行能通过自主定价提升产品定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以此吸引有效客户,并拓展客户群体的管理范围,促使商业银行在相对复杂的环境下稳步运行,有效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益,对于商业银行的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消极影响

1.利差收窄导致盈利效果下降

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下,我国对商业银行存贷款活动的控制逐渐减弱,商业银行的业务活动开始由市场主导,这对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一方面,商业银行为有效增加存款,不得不提高本行的存款利率,这使得其能通过存款获得的收益降低。 另一方面,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也发生调整,其需要通过更加优惠的方式吸引客户贷款。 在这一存贷款活动中,商业银行的利差收紧,盈利能力下降,给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了严峻考验。

2.利率波动增加银行管理难度

在传统的发展模式下,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受国家监督管控,在这种发展模式下,商业银行发生较大经营风险的概率较低,具备稳定发展的能力。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我国管控背景下,商业银行自身抵抗风险的能力相对薄弱。 尤其是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以来,一些商业银行在遇到利率变化的状况时缺乏良好的控制能力,导致自身的经营风险不断增加。 从这一层面来看,利率市场化改革增加了商业银行的管理难度,商业银行急需组建专业的管理团队,从而更好地应对利率市场化改革带来的不利影响。

3.利率市场化增加信用及经营风险

利率市场化改革要求商业银行紧盯市场信息,结合市场经济的变化情况完成存贷款利率定价工作。 然而,在现实经营中,经济市场信息规模庞大,且所有的信息处于动态变化的状态之中,这使得商业银行捕获市场信息的难度增加。 在经营过程中,受自身掌握的信息不完整、不准确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商业银行为增加资金收益,会选择通过高收入、高风险的项目寻找出路,这无疑增加了项目运营的变数,容易引起一定的经营风险和信用风险。 如在股票债券等项目投资活动中,由于项目本身具有较大的风险性,因此若商业银行对客户信息的掌握不充分,就容易因客户违约导致自身收益受损,对商业银行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4.存款保险理念增加银行成本

为确保金融体系的科学性与金融市场的稳定性,我国早在2014 年就颁布了《存款保险条例》,该条例充分保障了存款人的利益需要。 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下,商业银行开展存贷款业务仍然需要严格遵守《存款保险条例》的要求,这虽然保证了商业银行经营的稳定性,但短期经营成本会有所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商业银行的经营利润,降低了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

利率市场化改革下商业银行提升盈利能力的措施

严控自身经营成本

有研究表明,商业银行的成本收入比多保持在30%左右,并且相较于一些新崛起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而言,传统商业银行的成本收入比更低。 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下,商业银行需要通过严控自身经营成本的方式打破这一僵局。 一方面,商业银行需要对自身的组织结构进行调整,通过扁平化的结构设计来精简部门结构,确保各个营业网点高效运行。 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应对业务模式的开展方式进行优化,针对小额存取款、转账查询、信用卡还款等简单业务,可培养并引导客户使用自助银行系统进行自主办理,以此来减少银行的业务成本,节省客户时间,取得良好的经营效果。

强化利率改革的风险管理

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下,商业银行还需要积极开展风险管理工作。 首先,商业银行需要建立系统完善的风险应对管理机制,从银行风险识别、监督、分析、防控的角度进行系统管理,以此形成完整的风险管理模型,满足新时期的经营风险防控管理需要。 其次,在应对并处理利率市场化改革带来的风险问题时,需要重视利率风险衡量和管理体系建设,除开展利率敏感缺口分析、风险价值评估外,还要开展经济价值压力测试等工作。 最后,商业银行需要重视内部审计监督管理部门的建设,对自身的存贷款活动和其他业务活动进行监督把控,及时消除法律、操作、政策等风险,减小风险问题带来的影响,实现利率市场化改革下自身经营成本与效益活动、风险控制的有机统一。

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发展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重要选择,其不仅能拓展商业银行的盈利渠道,而且能降低商业银行对存贷款业务的依赖程度,对于商业银行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下,商业银行凭借众多营业网点获利的能力逐渐变弱,发展中间业务已经成为银行增加经营效益的必然选择。 在此过程中,商业银行需要重视对金融衍生产品的研发,推广自身的专属理财模式,并在信用投资管理的基础上,代理证券、保险,代收费用,通过多元化的中间业务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实现稳步发展。

做好人才储备工作

为更好地应对利率市场化改革带来的影响,商业银行还需要科学开展人才储备工作,以专业型、复合型的人才队伍支撑自身业务活动的有序开展。 在此过程中,商业银行首先需要优化调整人才招聘方式,通过校园招聘、人才市场招聘、网络招聘等多种方式,吸引具有专业知识和较高经验的人才入职,助力银行常规业务活动的准确开展。 其次,商业银行需要积极开展职工的培训工作,从业务、财务、税务等多个层面进行培训,使得单一专业人才向复合型人才转变,提升商业银行职工的综合素养。 最后,商业银行需要积极开展绩效考核工作,科学评价每名职工的工作绩效,构建合理的激励奖惩机制,充分发挥工作人员的能动作用,为新时期的业务开展提供强大人力资源支撑。

利率市场化改革改变了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对于商业银行的业务开展、成本效益控制和风险管理具有深刻影响。新时期,商业银行只有深刻认识到利率市场化改革带来的积极影响和负面作用,及时调整自身的经营管理方式,加强成本管理,实施风险控制,发展中间业务,并培养专业管理人才,才能有效预防利率市场化改革带来的负面影响,提高银行的经营效益,推动自身实现持续、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