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淑婷/文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文化工作者要明确方向、聚力突破,肩负文化传承责任。 国有影视公司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新时代背景下要对生产运营风险加强管理,以更好地配置资源,创作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担起发扬文化的重任。 文章列举国有影视公司隔离剧组生产运营风险的策略,包括健全意识形态审查、事前明确协议与分工、引入第三方结算机构、开展主创人员风险尽调、建立高效的人财物管理体系等。 在综合施策的基础上,国有影视公司可防范生产运营风险,提升影视作品创作效率,创造优质文化成果,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目标。

近三年来,影视行业持续深化供给侧改革,整体减量提质、降本增效,行业渐显复苏迹象,制作端的开机积极性持续走高,市场活跃度逐步回归正常,国有影视公司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但回顾近年来影视行业发生的重大事件,暴露行业内公司采取的风险管理手段仍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合理性,存在较多漏洞和风险隐患。 鉴于影视行业前期投资大、产业链条长、合作方多、资本化程度高等特点,有必要从影视剧组生产运营的细节出发进行研究,建立更科学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通过紧密结合最新法规的解读和应用、影视行业内典型案例,深入分析剧组生产运营流程,挖掘存在的风险隐患,探索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在助力国有影视公司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中发挥积极作用,促进影视行业繁荣发展。

国有影视公司剧组生产运营阶段概述

筹备期

筹备期是剧组生产运营的初始阶段,是整个影视项目的基础。 主要工作包括项目立项、剧本策划、可行性分析、专业评价、制订预算、分级审批、获取授权、团队组建、演员招募、资金筹集等。

拍摄期

拍摄期涉及资源最密集、资金最富集,是影视剧制作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 国有影视行业要制订详细的拍摄计划,对各种资源予以有效调配,同时还要确保拍摄进度和质量符合预期。 对国有影视公司而言,如何有效调配资源、降本增效是一项重要课题。

后期制作

后期制作主要包括剪辑、音效、配乐、特效等工作,是提升影视作品质量的关键环节。 这一阶段要保障剪辑与前期拍摄的内容相符,音效和配乐能衬托剧情,特效能增强观影体验,并对影视作品进行测试和修改,确保最终呈现的作品质量符合预期。

宣传发行

宣传发行阶段是影视作品面向观众的最后环节。 该环节剧组需要开展各种宣传活动,包括预告片制作、海报设计、媒体发布会、社交平台互动等,以吸引观众的关注。 还可以与电视台、网络视频平台等播出方展开合作,使影视作品得以顺利播出,并取得良好的收视效果。

国有影视公司隔离剧组生产运营风险的必要性

国有影视公司作为国家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承担传播国家主流文化、推动文化创新、保护国有资产的重要使命。 2022 年4 月和2023 年9 月,行业协会先后发布《电视剧网络剧摄制组生产运行规范(试行)》《电视剧、网络剧摄制组安全生产管理规定(试行)》,上述规定对电视剧网络剧制作、生产过程中的各环节实施规范管理,旨在进一步规范电视剧和网络剧的摄制和运营,提高影视作品质量。 在此背景下,国有影视公司隔离剧组生产运营风险的必要性更加凸显。

首先,这是国有影视公司规范运营的必然要求。 经营风险也是政治风险,国有影视公司在进行影视剧创作的过程中,要遵循政治性筑顶、安全性筑底的原则,建立完善的生产运营规范,采取精细化管理手段,识别和防范风险隐患,确保剧组各项工作有序实施。

其次,这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前提。 国有影视公司作为国有资产的一部分,其运营和发展要遵循市场规律和国家政策法规。 强化剧组生产运营管理,通过精细全流程管理、强化内控机制,有利于促使国有资产安全合规、风险可控、运营提效、收益提升,从而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剧组生产运营常见风险及其对国有影视公司的影响

意识形态监管不到位,造成舆论风险

在剧组生产运营过程中,题材选定、剧本策划、内容拍摄等都涉及意识形态监管问题。 如果对意识形态监管不到位,会使影视作品中出现不当的价值观或思想倾向,引发社会争议或道德伦理问题,使剧组形象受损。 同时,意识形态监管不到位也会使影视作品的审查和发行受阻,甚至面临影视作品修改或下架的风险,增加剧组成本,降低经济利益,对国有影视公司的收益和声誉产生不良效应。 例如,某电视剧因涉及题材敏感和历史虚无主义,在某视频平台上线6 集后,便被下架。

合作关系较复杂,权责难以界定

剧组在生产运营过程中,需要与不同合作方打交道,包括演员、导演、制片人、投资人、发行方、播出平台等。 这些合作方之间的利益关系复杂,权责难以界定。 一旦出现纠纷,易对剧组运营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引发重大损失。 例如,某电视剧在发行过程中,制片方与发行方虽明确约定首轮发行收益分配比例,但对后续发行收益分配比例约定含糊,致使发行方未将后续发行收益同制片方进行分配,制片方经济利益受损。

税务处理不规范,带来合规风险

近年来,影视行业税务监管进一步严格。 因合作关系复杂、人员临时性强、拍摄周期短等特点,影视剧组生产运营过程中涉及的税务问题也较复杂,易涉及虚假合同、无票支出入账、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等问题。 如果剧组没有建立规范的税务处理程序,未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纳税申报、缴纳税款,则存在较大的税务合规风险,一旦被税务部门查处并受到处罚,将对国有影视公司的声誉和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例如,某电视剧(待播)的制片方因该剧主创人员关联公司被税务机关处罚冲上热搜,而被连带稽查。

演员背调不深入,影响播出进度

影视剧项目从前期筹备到开机拍摄,投入较大且涉及多方利益。 剧组若对主创人员背景调查不够深入,未能及时发现其存在的违反国家利益、触碰法律红线、违背社会伦理等问题,一旦其违法失德行为被曝光,直接影响其参演的待播影视作品发行进度,给国有影视公司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例如,某影视剧主创人员因犯罪被抓,导致待播的影视剧项目需要起用其他演员重新拍摄,整个制作周期都被打回原点,大幅增加了制作费用并延后了播出进度。

人财物管理不善,降低运作效率

人财物管理是保证剧组正常运作的关键环节。 如果剧组在人员、财务和物资方面管理机制不健全、执行落实不到位,将增加生产安全风险的概率。 例如,剧组没有办理高危工种保险、违规聘用无相应资质工作人员、持续高强度超负荷工作、缺乏应急管理保障机制等问题,容易造成人员受伤,增加剧组拍摄成本,引发社会舆情。 再如,剧组预算制订不科学、预算超支未审核、专用账户未设立、投资进款不到位、备用金使用不规范等问题,易引发资金链断裂、资金被挪用侵占等风险,加重剧组财务压力。

有效隔离剧组生产运营风险的对策

健全意识形态审查,强化公关应急机制

对国有影视公司而言,为有效履行社会责任、保障传递正确导向,加强剧组意识形态审查和公关应急机制建设是重中之重。

一是制订科学的意识形态审查标准和流程。 在剧组生产运营过程中,要对题材选定、剧本策划、演员表演、后期制作等环节进行严格审查,避免剧组在制作过程中表现出不当的价值观或思想倾向。 例如,在可行性分析阶段,通过制定意识形态审查标准、引入业内专家顾问团、召开专业评审会等方式,对影视剧项目的价值导向、艺术水准、剧本内容进行评估和决策。 又如,在剧组拍摄和后期制作阶段,通过建立分级审片机制,重点排查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危害社会公德、扰乱社会秩序的不良内容,强化拍摄内容审核把关。

二是加强公关应急和舆情应对能力。 在剧组生产运营中,公关应急和舆情应对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国有影视公司应加强对舆情的监测和分析,及时掌握舆论动态,采取有效应对措施,稳妥处理突发和危机事件。 例如,对于国家政策调整、演员意外受伤、关键设备故障等常见风险事件,应制订应急预案,以便事发时及时采取措施,保障剧组正常运转。

事前明确协议及分工,细化解决争议机制

在剧组生产运营过程中,合作方之间的协议和分工是保障各方权益的基础。 因此,国有影视公司从以下方面加强合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一是明确各方责权利和维权途径。 国有影视公司应当在项目开始之前与各合作方签订协议,规定好各自的责权利,明确解决争议机制,以便在产生纠纷时及时将其解决。例如,应明确演员的片酬、工作时间、工作要求等,避免出现片酬纠纷。 针对解决争议的方式,应有详细的维权途径表述,包括协商、仲裁、诉讼等。

二是明确各方职责分工和监督制约条款。 影视剧项目按照投资形式主要分为主投主控、参投、财务性投资3 种。特别是参投项目,因参投方在项目制作发行上监督手段比较有限,可通过在合作协议中明确职责分工和监督制约条款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例如,在合作协议中约定委派剧组财务人员、查账权、聘请第三方进行决算审计等方式,加强对参投项目的监管。

引入第三方结算机构,与税务机关建立良好沟通机制

在剧组生产运营过程中,税务处理是十分重要的环节。由于影视行业税务问题具有复杂性和风险性的特征,国有影视公司可通过引入专业机构、强化税企沟通方式,隔离税务风险。

一是引入专业第三方结算机构。 国有影视公司通过聘请专业第三方结算机构,建立规范的税务处理流程、开展有效的资金流动情况监控。 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规和政策,对剧组生产运营进行税务筹划,对税务问题进行合规处理,防止出现资金挪用、浪费等问题,保障剧组的税务合规和财务安全。

二是与税务机关建立良好沟通机制。 通过与税务机关沟通的机制化常态化,国有影视公司可及时了解最新的税务政策和要求,不断纠正风险行为,总结固定经验做法,确保剧组的税务处理符合国家法规和政策。 在与税务机关沟通时,国有影视公司还可加深双方的信任和理解,减少不必要的误解和纠纷。

强化主创人员尽调,设定风险防范措施

为尽可能避免因主创人员违法犯罪、失德失范给国有影视公司造成的被动和负面影响,应提前介入风险尽调、明确违约赔偿条款、签订担保合同等举措,能有效降低风险、减少损失。

一是建立前期背调机制。 在剧组前期筹备阶段,国有影视公司可针对核心演员开展风险尽调。 通过走访核心演员合作过的影视剧剧组、公司、广告主收集相关评价,查询公检法公开信息、收集未经报道的有关信息,调查核心演员在政治、法律、道德、商业等方面的风险。 例如,引入第三方背调公司开展核心演员风险尽调。

二是明确违约赔偿条款。 国有影视公司可结合主创人员的风险尽调情况,将提示的风险写进合作合同,以明确违约责任的方式加以约束,并结合实际情况制订不同的赔偿条款。 通过明确违约责任和赔偿条款,增强主创人员自身的“意识约束”。

三是签署完全担保合同。 剧组可要求主创人员签署完全担保合同,该项措施虽成本费用相对较高,但如若主创人员出现出保事项,将由第三方担保公司来赔付。 对剧组和主创人员而言,可设立风险缓冲机制,减少了双方的损失。

建立高效人财物管理体系,严控支出审批制度

在剧组生产运营过程中,人财物的管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为有效控制风险,国有影视公司应建立高效的人财物管理体系。

一是建立健全的人事管理制度。 例如,我国影视剧组实行制片人中心制,国有影视公司可建立制片人专项培养计划,制订完善的招聘、培训、考核、晋升机制,提升制片人的履职能力,营造勤廉并重的价值导向。 又如,剧组要合法合规聘用工作人员,按照规定购买强制性保险,仔细审查特种作业人员的相关资质,要求演员原则上不得轧戏。 最后,要重点规范合同签订,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保障剧组人员的合法权益。

二是细化预算和支出管理控制。 例如,国有影视公司在项目开始前要制订详细的预算计划,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流程动态跟踪,及时掌握各项费用的支出情况,防止预算超支。 针对预算确需超支的,应进行相应论证,并执行严格的审批手续。 又如,国有影视公司应建立严格的支出审批制度,明确各项费用支出标准和审批程序,确保剧组的财务状况清晰透明,防止个人权限过大,产生财务漏洞和腐败问题。

三是建立高效的物资管理体系。 国有影视公司应制订科学的物资采购管理流程,形成高效的物资调配仓储体系,建立规范的剩余物资价值评价和回收处置机制,确保物资的合理使用和节约利用,并强化对物资的监管,防止浪费和滥用物资。

综上所述,在当今影视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国有影视公司在剧组生产运营过程中面临较多的风险和挑战。 国有影视公司应建立高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健全意识形态审查、事前协议、税务合规、风险尽调、人财物管理等机制,采取多项措施,以实现对风险的有效隔离和维持国有影视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通过精准施策,国有影视公司可降低风险发生概率,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遵守法律法规,履行社会责任,树立品牌形象,完成整个生产运营流程,为推动影视行业健康发展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