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智娟/文

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命脉,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面临当前新形势、新环境,要求国有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和实施,以此保证财务会计信息质量、防范经营风险、保证财产完整安全,助力国有企业更好地融入市场环境,增强综合实力、提高经济效益。 基于此,文章首先阐述了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的价值,分析了其内部控制建设中的问题,最显着的问题是内控环境仍需优化、内部控制转型刚性不足、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不到位等,及时提出解决策略和方法。

随着国有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程度越来越高,在经营活动中面临的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风险越来越大,对国有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和能力要求更严格。 为了增强国有企业的综合实力,务必将重点放在内部控制建设上,才能发挥其监督、约束等效用,真正控制各项活动,帮助国有企业消除实现战略目标过程中的“软肋”。 因此,国有企业要高度重视内部控制的建设和实施,深层次剖析实践中的问题,有的放矢地提出解决策略和方法,保证内部控制建设到位,并且持续融入各项活动,使经营管理更高效,使决策更科学、执行更有效、监督更有力。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的价值

内部控制是指一个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保护资产完整安全,在国有企业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的一系列方法、手段与措施的总称。 在新经济常态下,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的价值如下。

一是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 内部控制制度对财产物资的保管、使用采取有效的控制方式和手段,能够防止和减少财产物资被损坏,从源头上杜绝浪费、贪污、盗窃、挪用等问题的发生。

二是提升会计资料和数据的可靠性、准确性。 正确、可靠的会计数据作为国有企业管理人员了解过去、控制目前、预测未来、做好决策的必要条件,内部控制的建设和实施通过制定、执行业务处理流程和制度,高效完成职责分工,使会计资料在相互制约、相互牵制的条件下产生,避免不合规操作和行为的形成,保证会计资料的正确、准确。

三是保证企业高效率经营。 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有效地对国有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员工进行分工控制、协调和考核,使各部门及职工履行自身职责、明确目标,使国有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的问题分析

内部控制环境有待改进

现如今,很多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有待改进和优化,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内部控制意识较为淡薄。 内部控制意识淡薄作为国有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关键因素,尤其表现在管理层、职工层,更注重短期效益获取、市场发展趋势、竞争格局等,在内部控制上投入的精力不够,或者仅注重财务内部控制,无法掌握最新的工作理念和知识,造成内部控制实施效果不显着、不理想。

二是内部控制组织架构不完善、不健全。 有些国有企业未能结合自身的现实情况,建立独立、权威的内控组织架构,未能遵循岗位不相容的基本原则,无法科学设置各个岗位,难以将内部控制职责明晰化,无法形成全员参与、全面约束的管理体系,造成内部控制实施效果不显着。

内部控制执行刚性不足

内部控制执行刚性不足,是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实施中的重要问题,具体问题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内部控制执行监督不到位。 对国有企业而言,内部控制执行过程中,可能忽视了监督效用的发挥,未设置独立的监督机构,或者设置了监督机构职能却难以发挥,也没有设置监督机制,无法对内部控制实施活动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监督,不能找出执行中的缺陷和薄弱环节,难以做好纠正和改进,致使内部控制执行效果大打折扣。

二是内部控制执行制度不完善。 在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执行过程中,没有结合实际建立完善的执行制度,不能明确各部门权限和职责,活动的开展无章可循、无据可依,一旦出现问题无法立即找到责任人。

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滞后

在网络化、数字化背景下,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未能与时俱进,没有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高效处理内部控制活动,造成内部控制工作不能在线开展,难以提升工作效率及质量,阻碍了国有企业的良性发展。 当今,部分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速度较缓慢,与初期目标偏差过大,最具代表性问题有三个:首先,有些国有企业缺少充足的资金作支持,无法主动构建先进、可靠的软硬件基础设施,使内部控制信息系统不健全、不完善,难以保证各部门间信息和资源互联,导致各项活动开展效果不理想。 其次,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信息系统不健全,无法发挥其在线监控、在线追踪等功能,未能对预算执行、资金管理、成本支出等活动进行动态追踪,不能将实际各项活动执行数据与目标数据比较,难以纠偏和调整,导致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的价值难以发挥,严重降低了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成效。 最后,部分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信息系统未能与其他系统集成,如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会计核算信息系统、资金管理系统等,不能加深业财融合,无法将信息反馈到管理层,影响各项决策的制订。

忽视内控风险防控和应对

内部控制风险防控和应对是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的重要环节,只有做好风险评估和应对,才能减少这些风险带来的弊端和不足,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促进国有企业高效落实内部控制。 但现实情况是,有些国有企业忽视了内部控制风险防控和应对,最具代表性的问题有以下两个。

一是有的国有企业风险管理意识较弱,缺少完善、可靠的风险评估和应对机制,不能对内部控制活动中的风险进行排查,难以形成完整的风险清单,不能主动做好风险排序和评估,难以掌握不同种类风险的影响程度和发生概率等,无法逐一进行防范和控制,造成内控风险不可控。

二是部分国有企业不注重风险应急预案的构建,也没有组织专业人员参与应急风险真实演练,造成一些突发类风险不能立即防范和应对,致使有些突发类风险可能带来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了国有企业风险控制。

内部控制考评流于形式

内部控制考评工作严格遵循基本规范、评价指引等执行,是国有企业实现内部控制良性闭环的重要环节,有利于提升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助力国有企业发挥内控监督和约束等效用。 然而,部分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考评流于形式,最具代表性问题有两个:

第一,内部控制考评程序、方式较为滞后,且缺少科学的内部控制考评指标,无法全面、客观地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难以帮助国有企业有效认定内部控制的缺陷,不能快速进行调整和改进,致使内部控制实施效果不显着、不理想。

第二,有些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考评结果利用率较低,无法将最终结果用于内控体系改进、职工薪酬奖金发放、职工年度考核等工作中,难以发挥内控考评结果效用,不能在实践中进行改进和优化,致使内控管理实施成效不佳。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的策略和方法

优化和调整内控环境

内部控制环境是否较佳、优良,直接影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的效果,要高度重视其内部控制环境的改进,从组织架构、人员意识和理念等方面入手,具体措施和要点如下:

第一,强化内部控制意识。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意识和理念的强弱,关乎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要求上至管理层、下至职工都要正确认识内部控制,明确这项工作的开展带来的促进作用,尤其是管理层要以上率下,为职工做好示范和榜样,真正将具体的内部控制理念渗透到各项活动中,引领职工参与内部控制活动,以便于内部控制执行到位,高效开展内部控制活动,助力国有企业稳定、健康地发展。 与此同时,国有企业要注重内部宣传和教育,选用专题会议和培训会等方式,将内部控制相关知识进行阐述,保证全员都正确认识内部控制理念和知识,主动更新工作意识,相互间做好配合和协调,参与内部控制实施,获取较佳的工作成效。

第二,优化内部控制组织架构。 国有企业开展内部控制活动时,建议要建立完善、高效的内部控制架构,严格遵循岗位不相容的基本原则,科学设置各岗位,并且对各岗位制订工作细则和规范,将内部控制目标和任务进行合理拆分,逐一将每项活动落实到位,保证各环节工作都可以得到规范指导及约束,使内控活动高效开展,促进国有企业稳定和健康地发展。

注重内部控制执行刚性

有效的内部控制是否执行到位,关系国有企业经营活动开展是否顺利,务必重视内部控制的执行刚性,要求国有企业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强化内部控制执行监督。 内部监督是增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不可或缺的环节,拥有严格、完善的内部控制执行监督机制,对国有企业健康安全发展十分必要。 国有企业应立足于实际情况,构建独立、权威的内审机构,并且制订完善的内控监督机制,增强国有企业的自查能力,及时发现内控执行中的问题,有效解决各类问题,使各部门、各岗位高效履职,保证内部控制执行到位。

第二,完善内部控制执行制度。 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执行制度必不可少,国有企业应结合自身的现实情况,设置科学、严密的内部控制执行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权限和职责,使内控活动的开展拥有“作战图”,避免各项工作流于形式,在实践中出现问题时可以及时确定负责人,充分呈现内部控制监督和约束等效用。

强调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

随着信息化、数字化建设的速度不断加快,国有企业也加快了自身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对内部控制来说也不例外,可以借助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建立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将原本基础类、重复类的工作交由信息技术处理,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及质量,帮助国有企业真正实现内部控制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 首先,国有企业内部要设定专项资金库,购进软硬件基础设施,建立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实现国有企业内部资源、信息互联共享,使最新的信息可以快速传递到不同层级、职工,辅助其高效开展各项活动,真正提升单位的管理水平。 其次,国有企业借助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可将各项活动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如资金管理、固定资产管理、预算管理等工作都归集到该系统上,实时、动态监督每项活动的执行数据,并且将其与目标数值比较,分析二者间的偏差,尽可能早地修正和纠偏,提高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最后,国有企业涵盖的信息系统较多,需要将内部控制信息系统与其他系统集成,如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资金管理系统等,在加深业财融合的基础上,可自动化获取相关信息,传递到管理层,科学制订各项决策。

例如,某国有企业在正式运行过程中,为了解决传统内部控制中的问题,跟上信息化、数字化发展趋势,借助最新的信息技术,建立内部控制信息系统,消除各职能部门间的信息壁垒,并且获取较佳的应用效果:首先是实现数据自动化录入,解决传统内部控制建设和实施耗费时间较长、数据管理困难的问题,保证内部控制工作节省大量的时间,保证各项操作合法合规,展示内控的效用。 其次是对预算全过程支持,纵向环节方面,形成从预算编制、执行到控制的反馈机制,将预算执行数据自动化与预算目标比对,找到二者间的偏差,灵活调整和纠偏;横向范围内,包含业务预算、资本预算和财务预算等。 最后是为国有企业各部门提供最新的数据和信息,辅助其科学、合理地制订决策,提升决策的效率及质量。

注重内控风险防控和应对

内控风险评估和防控是国有企业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控目标相关的风险,以便于科学、合理地确定风险应对策略,实现内控风险可控化。 风险评估是国有企业控制活动及措施的依据,为了保证内控风险控制到位,最关键的是要构建完善的内控风险评估体系,主动做好以下几方面。

第一,国有企业应增强风险防控意识,明确内控风险的工作目标,使用科学、合理的风险排查工具和方法,对内部控制活动中隐藏的风险进行排查,形成完整的风险清单,主动做好排序和分析,掌握不同种类风险的影响程度和发生概率等,逐一做好防范和控制,尽可能减少风险带来的负面效应,促进国有企业高质量地发展。

第二,国有企业针对突发类风险,要主动建立应急风险预案,定期组织专职人员参与真实演练,能够对突发类风险进行有效控制,最大限度地避免应急风险影响扩大化,让国有企业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做好内部控制考评工作

国有企业积极做好内部控制考评工作尤为关键,这是实现内部控制闭环控制的关键,务必找出内部控制中的缺陷,积极做好修正和改进,提升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国有企业应做好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国有企业应科学、合理地设置内控考核指标,并且结合业务的现实要求灵活调整和改进,并且确定内部控制考评程序和规范,使用合理的内部控制考评指标和方法,对各部门内控措施及有效性进行评价和考核,增强职工的责任心,引导全体职工参与内部控制活动。

第二,国有企业必须重视内部控制考评结果的使用,要将最终结果与职工薪酬奖金发放、内部控制体系改进、职工年度考核等挂钩,并且配置相适配的奖惩机制,对工作优秀的部门和职工兑现奖励措施,以此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内控考评实施到位,助力国有企业高质量地落实内控措施。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在改革深化背景下,面临多个挑战和风险,为了增强综合实力和水平,务必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并且加强其实施和应用,有效制约各环节职工的具体操作和行为,使国有企业发挥内控效用。 但是,部分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和实施中,可能面临一些困境和阻碍,使内控效用不能发挥,阻碍了国有企业稳定健康发展。 因此,国有企业要迎着改革的脚步,高度重视内部控制,深刻地剖析内部控制建设中的缺陷,灵活做好改进和优化,提升内控的有效性,更好地保障国有企业高质量地发展。